来自美国心理医师作家苏珊·福沃德(SusanForward)的2010年末的作品《情感勒索》.

还著有《原生家庭》《依恋》《执迷》《中毒的父母》《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等

虽然这个作家写的是流水凑数文,但是写的故事是如此简单真实,值得一看。

我有点难以区分勒索和被勒索,有时候是我也会不知不觉成为勒索者(跟风嘲笑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同境遇,但不能因自己私欲就强迫别人承受不喜欢的事情。

这本书重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应被别人否认就否认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情感勒索》

什么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
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
任何形式的情感勒索都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威胁,而且可以用不同
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一个勒
索犯可能凭借对一个人过去的了解来威胁毁坏她的名声,或者索
要现金以保守一个秘密。情感勒索与之类似,情感勒索者知道我
们有多珍重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知道我们的弱点,还往
往知道我们埋藏最深的秘密。无论对我们有多么关心,一旦他们
担心自己不能得逞,就会利用掌握的隐私来威胁我们。这种威胁
会为他们带来想要的回报——我们的妥协和让步。

诊断情感勒索

有时我们甚至不用说话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明白或隐晦的
暗示声叹息、撅撅嘴,诸如此类,我们都会用。即使和最亲
密的人,我们也会如此。但是,从日常的操纵转变为极其有害的
行为,有清晰的界限。即: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
断地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
变成了情感勒索。

设置健康的界限

1.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2.说明了自己的要求。
3.明确了什么自己可以接受,什么自己不可以接受。
4.留给他人选择的机会。

1.如果对方真心想以公平和有爱心的方式解决与你之间的冲突,他们会:

公开谈论与你之间的冲突。
了解你的感受和担忧。
了解你为什么会拒绝他们的要求。
承担冲突中应承担的责任。

2.如果一个人的首要目的是赢得冲突,他或她会:

力图控制你。
忽视你的申辩。
坚持认为他或她的品格和动机优于你。

不承担你们之间产生问题的责任。

勒索的四张面孔

惩罚者最容易识别,他们会让我们明确知道他们的要求,以
及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我们可能会承担的后果。他们会挑衅式地
表达自己,或者压根沉默不言,但是不论是哪种方式,当他们受到
阻挠时,都会把怒火直接发泄到我们身上。自我惩罚者是第二
类,他们转而把威胁指向自己,强调如果他们不能得偿所愿就会
对自己做什么。受害者是天才的责怪者和内疚的兜售者,他们会
经常让我们去琢磨他们需要什么,总是认为让他们心想事成是我
们的责任。诱惑者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找出我们的需求,然后做出
一个美妙的承诺,要是我们能让他们事事顺心的话。

积极的惩罚者

要是你回去工作,我就离开你。
要是你不接管家族生意,我就把你从遗嘱上除名。
要是你想和我离婚,你就再也别想看到孩子。
要是你不接受加班,你就不要想得到提拔

沉默的惩罚者让自己躲在无法穿透的外表下,对我们的感受
漠不关心。像海伦一样,当别人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时,我们会
陷入内心的挣扎。我们能感到他们的怒火在默默地燃烧,知道他
们在生我们的气。我们有如置身于压力和矛盾的高压锅中。像
海伦一样,我们很快就会屈服,因为这是我们知道的缓解紧张最
快捷的方式。

诱惑者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勒索者。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承诺
给予我们爱、金钱和事业——人尽皆知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再
让我们知道,除非我们唯命是从,否则就什么也别想得到。他们
的奖赏听起来很诱人,却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对奖赏的
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数次与被遗忘的、虚构的奖赏擦
肩而过后,才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迷雾丛丛

恐惧在黑暗、未经深思却又栩栩如生的想象中滋生。我们的
身体和大脑中原始的部分把恐惧解读为逃避的理由,我们也的确
会经常这么做,以逃避我们所恐惧的事物,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
相信这是活下去的唯一解决之道。事实上,你会看到,我们情感
的健全却恰恰依赖相反的行为——直面我们最为恐惧的东西。

通常,我们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是合理的,它们构成了我
们生活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从而不可或缺。不过,我们经常会在
权衡对自己以及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上失去平衡,以致承担了本
不应承担的责任。
勒索者对于检验我们的责任感毫不手软。他们强调自己因
为他人而放弃和牺牲了多少。他们也会利用社会传统和宗教信
仰作为强化手段,强调别人应该感到有欠于他们。

还不清的债

有些勒索者会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以找出我们要
满足他们的要求的理由。记忆成为了勒索者利用的“责任频道”,
勒索者曾经施予我们的慷慨和恩惠会不停地被重放。
勒索者施予我们的善意不会很快被遗忘,它就像永远也还不
清的债,你需要偿本还息,且永远也无法两清。被强调的是勒索
者所做的牺牲,这种牺牲不是无私的而是期望有所回报的,当其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需要偿还。

1.作为一个有感情、有责任的人,内疚是一种基本情感。它是
良心的工具,当我们做了违背个人或社会伦理规范的事情,良心
就会真实地记录这种不愉快和自责。内疚有助于我们遵守道德
规范。内疚会让人感到痛苦万分,它会支配着我们的注意力,直
到我们采取行动加以弥补才能缓解。为了避免内疚,我们会尽量
避免给他人带来伤害。

2.简言之,产生错误内疚的过程大致如下:
I.我的行为。
II.别人因为我的行为而感到难过。
III.我为此而负全责,不管和我的行为有没有关系。
IV.我感到内疚
V.我愿做任何事情来补偿,这样我会感觉好受些。

一旦勒索者发现内疚于己有利,时间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即使眼前没有可利用的事情来兜售责备,过去的事情也一样可以
被利用。对于勒索者而言,没有理由让那些可以产生内疚的事情
消失,或者被完全弥补。被勒索者会发现,不论他们的过错是真
实的还是想象的,这些过错都是不会过期的——已经犯过的“罪
恶”永远都是一个把柄,需要被惩罚。

如果迷雾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就无法处于稳定状
态。因为迷雾干扰了我们洞察事物的能力,扭曲了我们对自身的
看法。它绕过了我们思想认知的过程,直接作用于我们本能的情
感反射。我们一下子就被打倒了,却不知道是什么袭击了我们。
于是在胜负的得分榜上,勒索者全胜,得100分;而被勒索者则彻
底失败,得0分。

任何内疚不能绕过洞察事物的能力,扭曲我们自己的看法

勒索的手段

1.勒索者认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我们的错误和
偏失的反映,而他们则以明智和心怀善意的人自诩。简而言之,
我们是坏人,他们是好人。在政治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角色塑
造”。即为了表明自己是更好的候选者而采取所有行动。情感勒
索者是天生的角色塑造师,他们为自己的品格和动机罩上光环,
却用严厉的质疑,甚至更黑的污泥来抹黑我们。

2.我们之所以受到角色塑造的影响是因为我
们希望自己的朋友、爱人、家庭成员和老板是正确的、善良的,而
不是卑鄙、无情或者是暴虐的。我们愿意去相信别人,而不愿去
接受他们正在使用的贴标签的手段让我们感到羞耻,然后以此来
控制我们。

3.把我们变’’坏’’

除了让被勒索者丧失理性外,勒索者还通过贬低我们的品
格、动机和自我价值的方式向我们施压。这一类的角色塑造伎俩
在家庭矛盾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在那些家长想牢牢控制自己的成
年子女的家庭中。“爱和尊重就意味着完全的服从,否则就意味
着背叛。”勒索者的台词,千奇百怪般地重复着:“你这样做就是为
了伤害我。”“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感受。”

4.这些出自我们亲近的人的话语,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响起,影
响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内心原则,使我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摇摆不
定。显而易见,我们可能会被贴上冷酷、无用和自私的标签,尤其
当这些标签来自父母时,我们更加难以承受。因为我们成年之前
的时光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我们视他们为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与其他人相比,父母利用角色塑造来对付我们,会更快地摧毁我
们的自信。

勒索者指责我们神经质、性格扭曲、歇斯底里。最令人气
恼的是,勒索者的行为毁掉了一直以来积累下的信任,他们把我
们曾经一起经历的不幸一股脑地抛向我们,用以证明我们才是祸
端,因为我们根本就是情感残废。

许多有着虐待儿童、酗酒、情感疾病以及自杀等“羞耻”秘密
的家庭,都默默地保守着这些秘密并对此讳莫如深。在这些依赖
否认和保守秘密维系在一起的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泄露了秘
密,敢于谈论长久以来被隐藏和否认的历史,他就会被其他成员
指责为疯子,是不能被原谅的败坏门风的人。在我专门从事治疗
童年受到性或肉体虐待的患者的那几年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归于
病态现象。当我的病人的状况逐渐好转以后,他们需要,也想谈
谈他们过去的经历,但是有些家庭则万般阻拦他们打破沉默

归于病态瞄准我们难于防御的地方进行攻击。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当别人批评攻击自己的技能或者已有的成就时,防御起
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到处都可以找到确凿的外部证据来证明我们
的能力。但是,当情感勒索者告诉我们有某种心理缺陷时,我们
或许会认为他们所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对自己是无法做
到完全客观的,因此很多人会害怕自己真的有某种心魔,而这正
是归于病态者可以利用的。

就如同角色塑造,归于病态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判断、智力
和品格缺乏自信。不过归于病态的危害性更高,它让我们对自己
心智的完善产生了怀疑。

1.如果一个人的勒索无法奏效,勒索者就会寻找后援。他们会
找来其他人——家庭成员、朋友、牧师——来帮助他们摆理由、讲
道理,以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这样,他们就会有两三个人一起来
对付被勒索者。勒索者会把被勒索者所关心的或尊重的人都拉
拢起来,而面对这样巩固的阵线,被勒索者会感到寡不敌众、力量
悬殊。

2.“为什么你不能像……一样?”这句话对我们的情感给予了重
击,它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恐惧的联系是如此强烈,以至
于我们根本无法招架。勒索者经常用别人来和我们进行对比,而
这个人是如此完美无瑕,我们根本就没得比。既然这个人都能满
足勒索者的要求,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

起初,对于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要拒绝情感勒索者,我们都
十分清晰而且坚定。但是勒索者使用的手段会迷惑我们的大脑,
会说服我们,让我们认为自己不知道想要什么。通过使用这些行
为策略,勒索者几乎总是会得逞。这一点也不奇怪,想想如果一
个人要抵抗勒索,就会遭受到形象塑造、批评、同盟以及自身不足
等手段的攻击。是的,听起来都很可怕,但是这些习得行为里也
有对我们有帮助的。我们会看到,既然我们能把这些有效的工具
交给勒索者,我们也能把它们拿走,或者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

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情感勒索者痛恨失败。他们把一句老的格言“输或赢都不
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来玩这个游戏”改为“游戏怎么玩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要输”,然后将它举在头上,坚信不殆。对于一个情感
勒索者来说,拥有你的信任不重要、尊重你的情感不重要、保持公
正也不重要,而这些都是这个世界上有益于公平交易的基本规
则。有如在我们认为牢固的关系中,突然某人跳出来大吼一声:
“人人为己!”然后当我们的警惕松懈时,每个人都跑过来占我们
的便宜。

情感勒索者——无论他们的类型和选择的手段有何不
同——都有着类似的害怕失去的心态。除非发生什么事情动摇
了他们的稳定感、刺激了他们对失去的恐惧,否则我们是难以轻
易察觉他们的心态的。就如同有的人把头痛看做是脑瘤的迹象,
勒索者把拒绝视为一种更严重的症状。即使是微小的挫折也会
被视作潜在的灾难。他们相信,除非采取进攻性的反应,否则这
个世界或者你就会阻止他们获得极其需要的东西。他们的脑海
中开始播放如何失去的影像:

1.这样做不行。
2.我从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3.我不相信别人会关心我的需要。
4.我还没有条件得到我想要的。
5.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忍受失去想要的东西。
6.没有人像我关心他那样关心我。
7.我总是失去我关心的人。

1.人类的行为是复杂的,受多重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做任
何单一的解释。我们夭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特殊的气质
和遗传倾向,然后这些因素与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对自我的
认知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等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及外在生活。

2.像乔一样,很多勒索者都有一种幻想,他们孩提时代的无助
感和失落感会消失。而作为成年人,他们现在可以神奇地搞定不
利的形势、安慰不幸的父母并确保自己渴望的安全感。他们相
信,通过改变当前现实,过去的一些挫折能够得到弥补。

情感勒索者经常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意见关系到事情的成败。
当他们被拒绝时,就会有强烈的失望和挫折感。哪怕只是一点点
的争执,他们也会将其夸大,并渲染到整个关系上。为什么会有
人因为你不想和他的父母共进晚餐而小题大做?抑或因为你想
参加一个课程、去钓鱼,或者对他们的计划不热衷而攻击你?只
有当你意识到他们的强烈欲望并不是对当前情境做出的反应,而
是和过去的某种情境存在关联时,你才能理解他们。

多数勒索者的信念是:当我想要时,我要我所要的。他们似
乎像孩子一样没有能力把行为及其结果联系起来。一旦被勒索
者屈服,他们压根不会考虑因此引起的后果。

一个显然易见的理由是,勒索者告诉自己他们在做什么、为
什么这样做——上一章所说到的“形象塑造”——和他们的行为
对我们产生的实际作用之间的差别。勒索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在
惩罚,而是认为自己在维持既有秩序、控制事态、做“正确”事情,
或者让我们知道他们不是好对付的。他们把自己视为强者和掌
控者。如果他们的行为伤害了我们,那又怎么样呢?他们需要的
只是结果,所以根本不在乎采取什么手段。

1.贬低别人是怒不可遏的勒索者常用的策略。它能缓解争执
所带来的痛苦,减轻失落感。但是他们这样的做法给被勒索者传
递出了令人困惑的双重信息。就如同他们在说:“虽然你没有那
么好,但是我还会尽我所能以拥有你。”——这进一步说明了他
们是多么的绝望。

2.就像父母认为惩罚能塑造孩子的性格一样,勒索者也自以为
他们惩罚我们是为了帮助我们。伤害一个他们如此关心的人,他
们不但不会感到内疚和自责,而且还会引以为傲。他们争辩,这
样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

很显然,尤其对于被勒索者而言,惩罚并不会导致勒索者希
望的结果,可是把惩罚当作训练这样的错误观念依然有着诱人的
回报。即使把自己的目标变成了傻瓜,他们也在所不惜。因为这
样他们就不必自省和提醒自己,他们内心的某种东西正在驱散爱
与情,而这正是他们极度渴望的。

把孩子作为武器来对付没有监护权的父母是最老、最残忍的
情感勒索形式。这种情感勒索最具危害性,但却非常有效,因为
其中牵涉了强烈的情感因素。它让曾经相互关心过的人们陷入
了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可怕战争。

在我们探究勒索者心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情感勒
索听起来、看起来都和我们有关,而其实和我们根本无关。相反,
它源于勒索者内心的不安,以及勒索者尽力控制这种不安所做的
努力。让我们备感推受,乃至于最终屈服的责备、形象塑造、自以
为是都是无用的。情感勒索基于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而且那
些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存在于勒索者的心中。很多时候,情感
勒索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现在,它和满足勒索者的需要
相关,而不是与我们做或没有做什么有关。

一个巴掌拍不响

1.为什么有的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沉着,都在面对情感勒索
时显得那么脆弱,而有的人则能够拒绝勒索呢?答案就在于“热
键”——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富集情感的敏感神经束。每一个
热键就像一个充电电池,存储着我们未了的心事,积蓄着我们的
仇恨、内疚、不安全感和脆弱。这些都是我们的弱点,是由我们的
基本品质、敏感性以及小时候的经历共同塑造的。如果深入探
究,就会生动地揭示出我们个人历史的每个层面一我们是如何
被对待的,我们的自我形象是什么,以及过去的记忆是如何影响
我们的。

2.储存在我们热键中的情感和记忆可能会变得模糊,但是当现
实生活中的事件勾起了我们埋藏在内心的记忆时,其所引起的反
应会超越思想和理性的约束,长期贮藏和蓄势待发的纯粹情感就
会奔流而出。

为了避免激活我们的热键,我们养成了许多特殊的人格特
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我们人格的一大部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些
“防卫性”的特质为情感勒索打开了大门。它们是:

1.对认同的过分需求。
2.对愤怒的强烈恐惧。
3.为了获得平静的生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4.倾向于对别人的生活负担起过多的责任。
5.高度的自我怀疑。

当我们检查这些特质以及由它们产生的行为方式时,请注意
被勒索者的行为有多少是对过去情感的反应。同样,也请注意被
勒索者是如何经常被他们自以为能够保护自己的反应所出卖的。

我们见到的所有行为方式其实就是不同的生存机制,我们之
所以选择这样的行为方式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安全。问题是,大
部分的行为方式都过时了,而我们却从没有停下来去审视和更新
它们。当我们的行为方式能够保持平衡并得到及时调整,它们就
不会让你成为情感勒索者的“首选目标避免冲突、争取和平,
甚至是一点点的自我怀疑都不会伤害我们,只要我们不把它们当
作抵御那些让人无法忍受的情感伤害的盾牌。如果你是一个和
平的人,你强烈地感到无法满足别人的要求,也绝不妥协,这没有
问题。但如果你不断地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那就等于握着一
根绳索,它会直接把你拖入情感勒索的汪洋中去。

情感勒索的影响

情感勒索使我们的关系失去了安全感。所谓安全是指善意
和信任,是使我们毫无畏惧地向他人敞开心扉的因素,我们内心
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将只会接收到关爱的信息。去除了这些要素,
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肤浅,从而丧失了诚挚的情感,而这正是我
们与别人交往时以诚相待的重要因素。

当一种关系远离安全感和亲密感时,我们就会习惯于表演。
当我们不高兴时我们假装高兴,当不顺利时我们会说一切都好。
而当我们为某事兴奋时,也会表现得不太兴奋。尽管我们已经不
再了解他们,我们还是会假装爱着那些向我们施压的人。曾经的
爱心和亲密之舞变成了一场假面舞会,置身其中的人越来越深地
把真实的自己掩藏了起来。

第一步:观察勒索者

但是一提到为我们的生活做重大改变时,我们经常希望在一
夕之间就会有结果。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学习新的技巧需要练
习,在你熟练掌握之前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就如在新鞋感到合脚
之前,你需要穿着它走上一走。在你决心从情感勒索中解放自己
的第~天,你可能不会马上看到生活的改变——但是你很快就会
看到。记住,决心是你对自己的承诺,而信守这个承诺是有价
值的。

1.承诺不再让恐惧、责任和负疚感影响我的决定。
2.诺要学会本书中的技巧和策略,并把它们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3.诺如果我倒退、失败或重归旧习,我不会以此为借口停止尝试。我认识到如果能从失败中学习,那么失败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失败。
4.我承诺在这一过程中好好照顾自己。
5.我承诺接受自己所采取的每一个积极步骤,不论它的效果有多大。

向这些情感说No

1.我无法忍受伤害他的感情。
2.我无法忍受她那样和我说话。
3.我无法忍受自己的负疚感。
4.我无法忍受焦虑。
5.我无法忍受她的哭泣。
6.我无法忍受他的愤怒。

反复对自己说“就算他们死了我也能经受得起”会向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中灌输新的信息。

当和情感勒索者交往时,自己承认这些的是傻逼

1.告诉自己,向勒索者屈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告诉自己,只要能让勒索者闭嘴,屈服就是值得的。
3.告诉自己,我的要求是错误的。
4.告诉自己,不值得为此而发生冲突。
5.告诉自己,现在的屈服是为了以后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
6.告诉自己,最好还是向他们屈服,不要伤害他们的感情。
7.法坚持自己的原则。
8.弃了自己的权利。
9.悦他人,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0.了默许的态度。我放弃了自己关心的人和喜欢的活动去取悦勒索者

1.老的语句:我会告诉自己,我的要求是错误的。
1.新的语句: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这会使勒索者难受。
2.老的语句:我会告诉自己,现在的屈服是为了以后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
2.新的语句:我坚持自己的立场,现在就表明自己的态度。
3.老的语句:我取悦他人,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新的语句:我在让自己高兴的同时也命悦别人,我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面对勒索时,第一步停下来

我现在无法回答你,我需要时间思考。
这个太重要了,我不能仓促决定。让我想一想。
我不想现在就做出决定。
我对你的要求感到不怎么确定。我们稍后再谈论吧。

第二步:成为一个旁观者

使用想象力

1.当你处于勒索的压力之下时,从情绪层面上升到理智层面是
有用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摆脱让我们的认知断裂和扭曲
的恐惧、责任和负疚感。我并不是让你疏离你的感觉——我只是
想为它添加认知和理性,这样你就不会只被情绪所驱使。理智和
情感都包含了许多信息。我们的目的是在感觉的同时进行思考,
而不能只让情绪独占上风。当勒索加剧时,你需要拥有观光塔上
的视野。

2.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想要什么?
他是如何提出要求的?例如,他是用可爱、威胁或者不
耐烦的方式提出的吗?描述出这种情况。
当你没有马上同意时,勒索者的反应是什么?在这里,
你需要考虑的是勒索者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越具体
越好。勒索者的眼神和动作、他们手部的姿势、他们说
话时所站的位置和他们的语气、他们的身体姿态以及整
体的情绪状态。把你想到的都写下来。

第二步:作出行动

勒索者施加的压力会让人有受到侮辱、贬低或诋毁的感觉,
不要轻视这种感觉,也不要因为摆在桌面的问题不太重要,或者
你没有打算去反对而忽视它。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利的案例中,
最重要的是引起她母亲对利憎恨反面对比的注意。是的,她可以
带埃伦去吃晚餐,因为这个行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她必须
向母亲解释,如何在不使用情感勒索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要求。

当有人借钱时,我们通常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能负担
得起吗?这个人值得信任吗?”但是在密友之间,钱已经不仅仅
是钱了,它还是爱、信任、能力、谁赢谁输的有力象征。成就和
富有程度不同的亲朋好友经常要相互抚慰以消除彼此之间的
嫉妒与憎恨。对于人们,尤其是家庭成员来说,在金钱方面沦
为一个固定的角色也很常见:拯救者、家族英雄、不负责和任性
淘气的孩子。

性无外乎就是关于给予和索取。为了取悦某人而适当地给
予是可以的。例如,一个男人在早晨醒来,他想做爱,而他的妻子
正睡意蒙胧,而且情致也不高,但还是很愿意迎合他。她没有任
何损失,她的完整性也没有处于危险之中。除非这个男人的行为
模式一贯如此,而这个女人虽然妥协了,却总是无法从中体验兴
奋和愉悦。在两个关系良好、性关系和谐的人之间,只要性不变
成一种义务或者沉重的负担,偶尔的迁就不会损害彼此的完整
性。相似的,如果一个女人要求她的爱人满足自己的性幻想——
“穿上你的牛仔靴”。也许她爱人并不喜欢,但是在一种健康的关
系中,我们都想要快乐,所以我们可以给予。

当勒索者的要求具有很高风险时,我建议你延长自己的决策
过程,仔细地考虑每一种选择对你的生活以及完整性的影响。我
所谈到的重大的人生抉择包括诸如:

1.决定婚姻与爱情关系的未来。

2.与父母、亲戚或朋友断绝关系。

3.当工作不开心时,决定是去是留。

4.花费或投资一大笔钱。

拖延策略模式的指导方针是:

1.不要容忍任何伤害你的事物。你必须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容忍你的身心受到虐待或损害

2.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你的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你选择的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而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大盐矿”。告诉你自己:“我会选择留在目前的环境中,直到我有

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来做出改变。”如果你是新人,那就把你的精力投入你所能学到的东西上,利用好正式的培训,以及从有经验的
同事那里学习的机会。把你对目前处境的不满情绪转移到你的计划中,然后摆脱它。

3.制订一个时间表和计划。我不是建议你要无限期地容忍艰难的工作环境。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改变你的处境?你
会去找一个新工作吗?上学充电?找到一条升职的路径?换班?存钱?存多少、怎么存?对于你需要做的事情,要越具体越好,然
后下决心坚持自己的计划。

4.决心采取各种小的举措来改善你的处境。没有必要与一
个不讲理、刚愎自用的老板发生戏剧性的冲突,特别是在你确信
自己的工作处于危机之中时。但是你可以利用小的举措来试试
水,弄清楚自己的位置。

第三步:正确的策略

请注意:如果你与某一个情绪不稳定、有潜在危险的人生活
在一起,或者与其有涉,那么请不要把你离开他们的计划预先告
诉他们。首先要学会保护你自己,然后再寻机离开。如果你们的
关系中曾有过身体虐待的历史,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危险。你应
该去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寻求家人或者保护组织的帮助。不要
独自行动,好好地照顾你自己,可以让妇女组织帮助你。告诉你
这些策略即使在应对一个有身体虐待倾向的人时也有效,是不现
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不会这么做。

如何应对别人的反应

1.诅咒和威胁

2.骂人、贴标签和负面评价

3.穷追猛打、刨根问底。

解决方案:“我知道你有多么愤怒,”我说,”但是你必须要学会冷静下
来。你现在已经十分擅长用非防御性交流应对乔了,那么你为什么不在应对贝弗利时也用用呢?

最难做的事情就是当你感到怒气冲冲时,却要保持冷静。”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通过寻求勒索者加入你的问题解决
过程来转移话题是有帮助的。寻求帮助、建议,或者咨询能够增
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而这有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如果他们参
与了你的决定,那么与他们没有参与相比,他们更乐于帮助你实
施你的决定,这就是人的天性。如果你带着好奇心和求教的意
愿,你就能很快改变一个开始陷入攻击和防御的勒索交易的人。

当你想要他人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与此同时,你认识到自己
也需要做出改变时,一次交易就就绪了。我们大部分人从小的时
候开始就一直在做各种交易——两本超级英雄连环画换一本书,
我的金枪鱼三明治换你的花生果酱黄油三明治一一为了具有相
同价值的某一样东西而放弃另一样东西。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
减少情感勒索的最大好处是,消灭了把改变的负担完全放在某一
个人身上的想法。在交易中,有所得就有所舍,所以也就没有损
失者。以物易物是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因为它允许每一方得到自
己想要的东西而不必担心遭到指责和攻击,而这是大多数冲突中
最典型的现象。

如果你不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设定你们关系中的界限,你就
无法知道对方会做出什么反应。多年来,当我为那些与勒索者一
起来咨询的人服务的时候,那些被要求做出行为改变的人的反应
常常让我大吃一惊:有些人看起来气鼓鼓、冷冰冰,还不讲礼
貌——我常常对他们不抱希望,然而他们却非常愿意为改善关系
付出努力;而有些人看起来友善、灵活,结果反而很自闭、戒心很
强,并且对他们勒索的对象的需要置若罔闻。

告诉别人“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想要的”是可怕的。而更可怕
的是坚持真实的自我——我们的完整性。无论对方是否接受我
们的决定,我们自己都应该坚持。我们也许觉得表达自己的需要
和提出要求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请记住,我们对勒索者提出的要
求是绝对合理的:我们要求的是让对方停止操纵我们,而不是会
给我们或者他们带来伤害的要求。

剥开迷雾

面对勒索时,有些人之所以脆弱是源于其对待伤害采取了
“支持”的方式。我们对勒索的屈服伤害了自己,只是为了避免不
愉快的感觉,而不是学会该如何应对勒索。这就如同你扭伤了脚
踝,本没有必要继续向前,但是你仍然一痫一拐地继续坚持,只因
为是害怕正常行走时会感到疼痛。像前面的章节一样,我会讲到
一些儿童时期的特定体验,不过在此处我会帮助你在面对旧的感
受时学会采取新的反应方式。那就是活在当下,学会应对在现实
生活中让你想起过去的感受的那些人。

但是我们在情感勒索中所感受到的恐惧大都源于我们对危
险的预期,尽管这种危险有可能并不存在。我们身边的勒索者会
本能地利用并夸大我们的恐惧。灾难性的场景就如同雪球般在
我们的脑海中越滚越大,它们是如此的生动、鲜活以至就像真的
一样。因此,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抵御这种情感上的打击。
要有效地应对这种恐惧,我们需要使自己不再沉迷于自己虚构的
场景中,然后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直以来你的想象起到的都
是副作用,现在该让它为你服务了。

我们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称赞,有时候这似乎是绝对必
要、不可或缺的。多年前,在我为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重返校
园学习之前,我很喜欢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认同和赞赏,
而当我得不到时,我的情绪就如同乘坐过山车时那样坠入谷底。
我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评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好是坏。但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我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发现:在我的人生中,我已经
冒过很多险。而且我可以忍受别人反对我时雷鸣前的死寂。只
要我能保持自己的真诚,我甚至能够承受尖锐的批评。

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他们说的话,也倾听你自己说的话,把
所有的记忆连接起来——焦虑、怦怦跳的心脏、发软的膝盖、脑海
中出现过的灾难性的图像,想象他们愤怒得失去控制并冲向你。
现在再次重现这一场景,但是这次,当你看到别人生气时,你
要改写这一幕。坚定并清晰地说出:“不,我不会屈服的!不要再
强迫我!”重复这些话,直到他们相信——很多人刚开始时会很迟
疑。倾听自己的声音,并感觉你有多么的强壮。是的,你能这样
说;是的,这样的话会赐予你力量。

害怕被抛弃也许是恐惧之母。一些专家认为它是与生俱来
的,是一种终极的恐惧,它既包含了对反对的恐惧,也包含了对愤
怒的恐惧。我真的认为,无论这种恐惧是出于本能还是后天习
得,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恐惧我们都能感
受到。有的人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恐惧,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这种
恐惧的影响是深远的。当这种对被抛弃的恐惧使得我们以自我
欺骗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屈服时,这就等同于在说:“我愿意做任
何事——只要你不离开。”

我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责任感。责任感是我们从父母、学校,
乃至宗教、政治和文化中习得的。而且我们还总是遭受各种新规
则的轰炸,从而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很多年来,牺牲与利他主
义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后,唱着颂歌“做你自己的事”的“唯我”的
一代出现了。接着钟摆重又摆回到从前,倡导在与别人相处中更
富有同情心、更有爱心。难怪我们会被弄糊涂了。


看完了感觉作者写作太水,废话太多,但勉强能引起共鸣,价值观正确。

要是我写,征得病人同意使用化名,先写案例(病人所有情况,为何而来,时间),

然后写自己的分析过程(科学和时代分析),解释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人受了什么影响),

后果最后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实现自己的价值(摆脱这种情感的好处)。

总结:小时候同学请客,打架,38线,睡觉,零食等等情感勒索,我要是能早10年看这本书

多好,”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想要的“。22岁看这本书已经没有那种味道了。


《社会心理学》

来自美国西雅图戴维·迈尔斯(1942-X),这本书参与者非常多,值得一看。

社会心理导论

我们的直觉和无意识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力量很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

1.你喜欢苗条还是丰满的身材,取决于你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年代。

2.你把社会公正定义为平等(所有人的所得应相同)还是公平(多劳多得),取决
于你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所塑造。

3.你是侃侃而谈还是沉默寡言,不修边幅还是一板一眼,部分源于你的文化或种族。

4.你是更关注自己——个人的需要、愿望和道德,还是更关注你的家庭、宗族和
公共团体,这取决于你受现代西方个人主义影响的程度。


科学并非是全然客观的。科学家并非仅
仅是阅读自然这本书。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心理分类来解释自然。同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先入之见来观察这个世界。是否会把空中移动
的光点看成飞碟,或者在馅饼上看到一张脸,这取决于我们的知觉定势。在阅读这
些文字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同时也在看着自己的鼻子。如果大脑没有预先设定你
将知觉到某个物体,它便把这个物体阻隔在你的意识之外。我们对现实的知觉会被
我们的预期所左右,这种倾向是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事实。


1.我们给那些安静的儿童贴上“害羞而谨慎”、“退缩”还是“像一个观察者”的标签,
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判断。

2.我们给那些参加游击战的人贴上“恐怖主义者”还是“自由战士”的标签,取
决于我们对其行为的解释。

3.我们把在战争中死去的平民看做“无辜生命的丧失”还是“战争的间接损害”,
影响我们对战争的接受程度。

4.我们称公共补贴为“福利”还是“救济”,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政治立场。

5.当“他们”赞美他们的国家与人民时,是民族主义;而当“我们”这样做时,
是爱国主义。

6.判断一个卷入婚外情的人是在追求“开放式婚姻”还是在“通奸”,这取决于我
们的个人价值观。

7.我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为“洗脑”。

8.我们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为“性变态”。

9.我们认为.诸如对“雄心勃勃”的男人与“盛气凌人”的女人的种种评价都别有“深意”。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士兵的研究-阿瑟•施莱辛格爵士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受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比起
那些“社会”大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更加不适应战斗带来的焦虑。)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气候。(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的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南方的黑人士兵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方的。(因为南方长官更习惯
与黑人打交道,也更有技巧。)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对我
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异性相吸”。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相似的人对我
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能很好地解释自己的那个结论,并且都不感到惊讶。
这边的更正确 还是这边的……
眼睛要盯着奖励 要埋头苦干
人多手杂反而碍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文胜于武 事实胜于雄辩
朽木不可雕 活到老,学到老
血浓于水 亲兄弟明算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三思而后行

我的角度看待这些,不要着急分两面性,重要的是自身的思考和进步。

一个好的理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能有效概括大量的观察结果;
2.能做出清晰的预测,以便于我们:
确证或修正理论;
激发新的探索;
指出可能的应用方向。

当我们将某个理论扔进废纸篓时,并非因为经证明它是错误的。更确切地说.
它们就像是旧汽车一样,需要用更新、更好的型号来替代。


这就难怪在1994年肉制品联盟议员否定了一项美国新食品商标法:以牛肉馅料为例,
这项法案要求标注“含有30%脂肪”,而不是“70%瘦肉,30%脂肪”。如果说避孕
套预防艾滋病的成功率是95%,那么十分之九的大学生相信它是有效的;但如果说
它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是5%,那么只有十分之四的学生相信它是有效的(Linville&
others,1992)

许多教授、编写心理学著作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播心理学,而且希望能帮助
学生拥有更好的生活——更睿智,更有价值,更激情洋溢地生活。从这个方面来
说,我们与其他领域中的教师和作者一样。神学家罗伯特•麦卡菲•布朗
曾问道:“我们为何要写作?”“我承认,除了我们可以获得的奖赏之外……
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希望改变什么。我们写作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信念,我
们能够改变些什么。这种’改变’可以是一次对美的全新感知,可以是一次对自我
的全新洞察,可以是一次对喜悦的全新体验,也可以是一个投身变革的决定”(Marty,1988)
的确,我写作是希望尽自己的一分力,帮助人们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
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社会中的自我

1.带有自我服务色彩的社会判断。当亲密关系比如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时,个体通
常会把责任更多地推到配偶身上。可是,当工作、家庭甚至游戏中的情况好转时,
个体却往往会认为自己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2.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人们经常为自己的外表感到
头痛。就像一位理智的政治家一样,我们同样关注其他人的行为和期望,并随
之调整自己的行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促使我们做出很多行为:

3.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安德森和陈(Andersen&Chen,2002)指出,
在多变的关系中,我们的自我也不断变化。可能和母亲在一起时我们是一个样子,
与朋友在一起时则是另外一个样子,而和老师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样子。我们如
何看待自己,与此刻我们在关系中的角色紧密相连。而且当关系改变时,我们
的自我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有研究发现,刚失恋的大学生其自我概念会发生改变,
他们会对“我是谁”感到迷惘,这可能是因为分手会导致情感上的痛苦所致(Slotter
&others,2010)

但是什么会决定我们的自我概念呢?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周围的文化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当别人不漂亮时我们就觉得自己
美丽或英俊,当别人迟钝时就觉得自己聪明,当别人冷血时就觉得自己有同情心
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表现时,不可能不把他和自己作比较,
因此,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
而我们不太可能遇到这种倒霉事之时(Lockwood,2002;Smith&others,1996)

社会比较同样会给人带来烦恼当人们的财富、地位或业绩增长时,他们会提
高对自己成就的评价标准。当人们攀爬成功的阶梯时,通常会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
我们将自己与做得更好的人进行比较(Gruder.1977;Suls&Tesch,1978;Wheeler
&others,1982L当面对竞争时,我们常常承认竞争对手本来就固有一些优势,
以此来保护我们业已动摇的自尊,例如,一项对大学游泳运动员的研究发现,他们都
说竞争对手有更棒的教练,并且练习了更长时间(Shepperd&Taylor,1999)。

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
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我们通常感到赞扬别人比批评别人
更自在.更倾向于恭维而不是嘲讽他人。因此,我们可能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进而膨胀了我们的自我意象

我们祖先的命运决定于别人如何评价他们。当他们受其群体保护时,其生存的
机会就会变大。当他们意识到群体对自己不满时,他们会感到羞愧,并做出低自尊
的行为反应。马克•利里(Leary,1998,2004)指出,作为他们的后代,
我们有类似的根深蒂固的归属需要,当我们面对社会排斥时会感到低自尊的痛苦。他还指出.
我们基于自尊这一心理尺度来对他人如何评价我们进行监控,并做出相应行为反应.

对于某些人群而言(特别是那些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十分盛行,
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是与父母分离的时期,个体开始依靠自己,
并且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即便个体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的特性——作
为有特殊能力、特点、价值和梦想的独特个体——也会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些变化体现了比名字更深层的东西: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究竟是关注“独
一无二”的文化因素引起了父母对名字的选择,还是带有个人主义观念的父母希望
他们的孩子与众不同而创造了文化呢?歌词中同样存在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问题。究竟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所以喜欢听关注自我的歌,还是听多了关注自我
的歌,人们也变得更加关注自我?(Markus&Kitayama,2010)。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尚不能给出完整的解释,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即使在一种文化内部.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会影响其自我观念。如果人们能充分
地理解个人自我的恒常性,当他们经历搬迁时,相对而言就会更加快乐;而总是住
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如果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集体同一性则会相对更快乐。
我们的自我概念似乎会适应我们所处的情境:如果你一生中都与同一群人交往,
那么比起每几年因迁徙而交往的新朋友,他们对你个体自我的影响更为重要.
你的自我成了你的忠实伙伴(正好应了那句似乎没意义又正确的话:
“无论你去哪儿,你就是你”)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的自尊更多是个人的而不是关系的。对个人特性的威
胁会比对群体特性的威胁更让人感到气愤和郁闷(Gaertner&others,1999)。在日本,
人们在自己失败后会更坚持工作,因为不想让别人失望;而在个人主义国家,人们
在自己取得成功后会更坚持1:作,因为成功可以提升自尊(Heine&others.2001)
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者喜欢与那些能提升自己自尊的人作比较,而亚洲的集体主义
者往往以一种可促进自我改进的方式与他人作比较(通常是向上比较.即与比自己
优秀的人相比)(White&Lehman,2005)

如果我们失去了非优势手,可能意味着:不能拍手,不能系鞋带,
不能打篮球.不能弹钢琴。尽管你可能会永远为失去手而遗憾,但你在事件发生后
的一段时间的快乐会受这一事件及其他所有事件(Gilbert&Wilson,2000)的影响.
因为关注消极事件,人们会忽视其他所有事件对快乐的贡献,所以就会过高地预期
自己的痛苦:“你所关注的事不会带来你所以为的那样大的改变,”研究者斯卡迪和
卡尼曼(Schkade&Kahneman,1998)如是说.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自尊,这是我们自我提升的动力但是,为何自尊有时也会
给我们带来困扰?

持或增强自尊的动机的意义是什么呢?马克•利里(Leary,1998,2004b,2007)认为,
我们的自尊感犹如汽车上的油量表。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因此,
当我们遭遇威胁性的社会拒绝时,自尊指示表会警告我们,
以促使我们更敏锐地觉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研究证实,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
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当我们被藐视或抛弃时,我们感到自己缺乏魅力,
能力不足。这种痛苦如同仪表盘上闪烁的指示灯一样,会驱使我们通过行动来发展
自我.并在其他地方寻求社会接纳和认同。

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例如,挣钱少、药物滥用,而且患抑
郁的可能性也更大(Salmela-Aro&Nurmi,2007;Trzesniewski&others,2006)正
如我们在第1章所学的.两个变量的相关经常是由第三个变量引起的。低自尊的人
可能在小时候经历了贫穷、性虐待,或者有一对吸毒的父母,这一切都有可能引起
日后的困难。可以肯定的是,在一项将这些因素都加以控制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
自尊和负向结果之间的联系消失了(Boden&others,2008)换句话说,
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由低自尊引起的——童年期的遭遇可能才是罪魁祸首。

高自尊则确实有很多优势.它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Baumeister&others,2003)
而那些在“很小的年龄”就有了性体验的男孩子倾向于有比平均水平更高的自尊。
所以那些青少年团伙头目、极端种族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以及监狱中
的暴力犯罪者也同样具有更高的自尊(Bushman&Baumeister,2002;Dawes.
1994,1998)□鲍迈斯特及其合作者指出,“希特勒有非常高的自尊”(2003):

高自尊如果掺杂了自恋,或者掺杂了膨胀的自我感,就会变成大问题:
大多数高自尊的人都重视个人的成功和与他人的关系:自恋者虽然通常有高自尊.但缺失关
心他人(Campbell&others,2002)=即使自恋的人在早期是外向的和迷人的,但是
从长远来看,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导致许多关系问题(Campbell,2005)o自恋
和有问题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使得保卢斯和威廉姆斯(Paulhus&Williams,2002)
将“自恋”列入“黑暗三角”的消极特质里。另外两个是“权术主义Machiavellianism)
和反社会人格(antisocialpsychopathy)。

研究发现那些低自尊的人很容易面临各种临床问题:焦虑、孤独、饮食障碍:
当感觉很糟糕或受到威胁时,他们更倾向于透过有色眼镜来看待一切——注意并记
住别人最坏的行为,并认为伴侣不爱自己(Murray&others,1998,2002;Ybarra,
1999)o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低自尊的人更少选到合意的伴侣,
但他们总是会认为伴侣在批评或拒绝他们。
这可能会导致低自尊的人更不满意于他们的人际关系(Fincham&Bradbury,1993)„
他们也更有可能脱离这些人际关系。低自尊的大学生不会选择
以积极的眼光评价自己的室友(Swann&Pelham,2002)。

克罗克和帕克(Crocker&Park,2004)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那些试图通过变漂亮、富有或受人欢迎来寻求自尊的人,对真正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却
视而不见。进一步讲,如果良好的自我感觉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不易敞开心扉
接受他人的批评,而是会更加倾向于去抱怨别人而不是与他们产生共鸣,更加强迫
自己追求成功,而不是在行动过程中享受快乐。克罗克和帕克指出,时间久了,如
此寻求自尊并不能满足我们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深层需求。对自我形象少
关注一些,多注意开发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才会为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克里斯汀•聂夫(Neff,2011)提出,我们将这种方法视为自我同情,即不与他人比较,
而是善待自己。如印第安谚语所说:真正的卓越并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

尽管一般来讲高自尊优于低自尊,但是研究者发现,很
多社会破坏者的自尊都高于平均水平。一个高自尊的人
如果遭到社会的排斥而感到威胁或沮丧时,他就具有潜
在的攻击性。

1.伦理道德大多数生意人认为自己比一般生意人更道德
2.工作能力在一项调查中,90%的企业经理评价自己的表现优于普通同事
3.美德在荷兰,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自己比普通高中生更诚实,更有恒心、独创性、友善、可靠性
4.聪明才智.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比周围的普通人更聪明,更英俊,更没有偏见
5.赡养父母与兄弟姐妹们相比,多数成年人认为自己对年迈父母的赡养更多
6.健康。洛杉矶居民认为自己比大多数邻居更健康
7.洞察力.我们假定,人们的语言和行为能够体现他们的本质,我们个人的想法也是如此。
8.吸引力。你是否有同我一样的经历,认为自己的大多数照片并不真实?
9.驾驶技术,多数司机一甚至大部分曾因车祸而住院的司机
都认为自己比一般司机驾车更安全且更熟练
自我服务如何起偏差
自我服务如何起偏差
如果多数的群体成员都认为,虽然自己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但自己的报酬
却太低且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赏,那就可能引发不和与嫉妒。大学校长和教务主任很
容易发现这一现象,90%以上的教职员工都认为自己比一般同事更杰出(Blackbum
&others,1980;Cross,1977)0当宣布加薪时,有一半的人
会得到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薪金,难怪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了。
群体鼓吹的副作用
群体鼓吹的副作用

社会信念和判断

—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一旦你
将某个国家视为敌人,你就倾向于将其模棱两可的行为诠释为表示敌意。---RobertJervis

库勒乔夫效应----库勒乔夫制作了二个短片来说明这个现象。
在短片当中,人们会首先看到如下三个镜头中的一个:
一个死亡的女人,一盆汤,一个玩耍的女孩子。之后给人们呈现一个相同的画面,
即一个演员的中性表情面孔。结果人们认为第一个短片中的演员的表情是伤感的;
第二个短片中则是在沉思;第三个短片中是快乐的

我们越是极力想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可能是正确的,
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一旦我们确信一个被指控的人犯了罪、
一个令人讨厌的陌生人的确会表现出那样的行为,或者我们钟爱的某一
股票的市值一定会有所上升,那么,我们就会为维护我们的解释而回击各种挑战。

我们的先入之见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记忆。在许多被称为启动的现象中,
人们事前的判断会强烈影响他们知觉和解释信息的方式。

其他一些实验在给被试提供信息之后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判断或错误信念。这些实验揭示出,
正如事前判断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一样,事后判断也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我们的记忆系统并不是一个可以储藏过去的事实的地方。我们的记忆,
事实上是在我们进行回忆时重构的,它受到所持态度的严重影响,并通过当前情感进行检索。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

俄勒冈大学的学生被告知,有几个心理学家对一个由30位工程师和70位律师
组成的样本进行了访谈,然后用非常简短的描述归纳出对他们的印象。下面的描述
是从这30个工程师和70个律师组成的样本中随机抽出来的:

经历两次离婚之后,弗兰克将他的大部分空闲时间消磨在乡村俱乐部里.
他在俱乐部酒吧里的话题总是集中在他悔恨自己试图追随自己尊敬的父亲的足
迹。他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学问这一苦差事上,而他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学
会如何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变得不那么争强好胜。

问题:弗兰克是一个律师而不是一个工程师的概率是多少?
要求被试猜测弗兰克的职业,结果80%以上的大学生猜测他肯定是一个律师
(Fischhoff&Bar-Hillel,1984)9猜测很合理。但是,
当告知另外一组被试样本中工程师占了70%时,你估计他们的猜测会怎样?
毫无变化。学生们根本不考虑工程师和律师的基础比率,在他们的思维中,
弗兰克更具有律师的代表性特征,而这似乎就是所有起作用的因素了。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

设想一下琳达,她31岁,单身,性格坦率,并且很聪明。她在大学时主修哲学。
学生时代她对歧视和其他社会问题十分关注,并且参加过反核武器示威游行。以这
些描述为基础,你觉得以下哪一种表述的可能更大:

a: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
b: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并且在女权运动中很活跃。

大部分人认为b更有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琳达更好地代表了他们心目中女权
主义者的形象(Mellers&Others,2001)。设想一下: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兼一
个女权主义者的概率会比仅是一个银行出纳员的概率更大吗(无论是不是女权主义
者)?正如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Tversky&Kahnman,1983)提醒我们的那样,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不可能比一个事件单独发生的概率更大。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设想以下问题:伊拉克和坦桑尼亚哪个国家的人口更多?你很可能会根据映入头脑中的例证来答。
如果某些例证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现成可得的,就像伊拉克人一样——
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其他类似的例证是常见的。通常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经常运用这一认知规则进行判断,我们将其称为易得性启发式判断(availabilityheuristic)(表3.1)。简言之,我们越容易回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越可能是真的。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的运用可以揭示出一条基本的社会思维规律:人们从一条一
般公理演绎出一个具体例证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他们从某一个鲜明的例证归纳
出一般公理的过程则是非常迅速的。

我们天真的统计直觉,以及对统计结果的恐惧,
并不是建立在计算和推理的基础上.而是受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所带来的情绪的影响。

反事实思维

1.假如我们刚刚错过了飞机或公共汽车,我们就会想,如果我们是按平常的时间
从家里出发,走平常的路线并且路上也不聊天,那我们就能赶上那班飞机或汽
车了。假如我们误了半个钟头或者走了平常走的路线,那么要设想一个不同的
结果就比较难了,所以我们体验到的挫败感要小一点。

2.如果我们改了一个考试题的答案,结果那道题却做错了,我们肯定会想“如果……
反事实思维,在《一掷千金〉(DealorNoDeal)这个综艺节目中,
选手太晚决定拿走宝箱(离开时拿走的钱比本来可以拿到的少)或者太早决定拿走
宝箱(放弃了他们的下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钱),他们都很可能体验到反事实
思维一去想象可能会发生却没有发生的结果。就好了。”
并且发誓自己下次一定要相信最初的直觉一即使这是有违学生们的认识的,
因为更改答案通常是从错的改成对的(Kruger&others,2005)。

3.只差一点就能获胜的球队或政治竞选者会反反复复地回想如果当时那样做可能就会获胜(Sanna&others,2003)。


错觉思维

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illusionofcontrol)
—–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这会驱使赌徒不断下赌注,也令我们其余的人去干各种
不可能之事。

1.对真实生活中赌博行为的观察验证了这一实验发现。掷骰子的人希望掷出小点
时.出手相对轻柔,而希望掷出大点时,则出手相对较重(Henslin,1967)

2.我们都喜欢控制感,因此,当觉得控制感丧失时,我们会设法创造某种预测感.
在实验中,控制感丧失导致参与者对股市信息产生错觉联系,知觉到并不存在的阴谋,
还变得迷信(Whitson&Galinsky,2008)。

当别人给我们提供很有说服力的逸闻,甚至毫无价值的信息时,
我们经常会忽视有用的基准信息。
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更容易回忆起生动的信息(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最后,情绪会影响判断。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起个体对与之相关的经历的回忆。
情绪会给我们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
判断时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例外情况:亚洲人不太可能把人们的行为归因于其人格特质(Na&Kitayama,2011)。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拥有社会权力的人通常发起并控制着谈话,而这常常会导
致人们高估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例如.医学博士通常被认为
在其他许多与医学无关的领域也是专家:相似地,学生通常高估老师的智商。

基本归因错误:观察者低估了情境的作用。驾车到加油站,我们可能认为把车
停在第二个油泵挡着第一个泵的人缺乏公德心。实际上那个人刚到加油站时,
第一个泵正在使用中,因此应把她的行为归因为情境所致。

在西方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会了根据他人的人格特点来解释个体的行为
(Rholes&others,1990;Ross,1981)我在念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给我带回来一个例子:
他将零散的单词,"gatethesleevecaughtTomonhis”
组合成了“ThegatecaughtTomonhissleeve(那扇门夹住了汤姆的袖子
他的老师从西方文化观来看这组单词,于是就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
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把起因锁定在了汤姆身上:
Tomcaughthissleeveonthegate(汤姆让袖子夹进门里了)。

在所有被研究过的文化中都存在基本归因错误(Krull&others,1999)。
但是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因此,当意识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
时,他们很少设想他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特质相关。

态度和行为

我们内在的态度是如何与我们外在的行为相联系的呢?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和行为互相支持。流行的大众观
点强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但令人惊奇的是,态
度一通常被认为是对一些事物或人的情感——经常不
能很好地预测行为。并且,改变人们的态度很显然不能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这些发现让社会心理学
家急于去寻找我们经常言行不一的原因。

最终得出的答案是:我们所表露的态度和做出的行为各
自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态度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
(1)如果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2)如果态度
与预测的行为(比如对投票的研究)紧密相关,(3)如
果态度是强有力的(以某一些事提醒我们牢记这点,或
通过直接的经验意识到这点)。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
所想所感与我们的所为会紧密相关。

在和平年代态度也会依从行为。一个奴役别人的群体很可能认为受奴役者生来
就有受压迫的特质,参与判决的监狱工作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在判决执行
过程中经历了“道德分离”.相信受害者就该得到这样的下场(Osofsky&others,2005)
行为和态度是互相支持的,有时会达到道德麻木的程度-人们越是伤害他人
并同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伤害行为就越容易出现:于是,道德变异了。

政治和社会运动可能会导致旨在大规模态度改变的立法行为。

--匹在刘易斯的《马和男孩》里曾经被奴役的会说话的马一
观察到:“做奴隶和被迫做某事的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当没有人再强迫你时,
你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强迫自己的力量”(Lewis.1974,p.193);
失调理论强调鼓励和诱导的力量应该足够引发所期望的行动(从而使态度依从行为)。
但是.它也表明.管理者、教师和父母用于引发期望行为的刺激应该刚刚够就好。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是,当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或者
很难做决定时,我们会感到紧张。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
激活,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
化。失调理论进一步认为.我们不当行为的外在理由越
少,我们越觉得自己对其负有责任,从而会产生越多的
失调,态度也改变得越多。

自我知觉理论则假定,当我们的态度不很坚定时,我们
就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自
我知觉理论的一个有趣的推论是“过度合理化效应”:
付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将他们的这
种乐事转化为苦差(如果这些报酬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
归因于报酬)。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
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
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基因、文化、与性别

甚至我们的很多道德观都存在跨文化和跨时代的一致性婴儿在学会走路之前,
就会表现出道德感,他们不喜欢错误或淘气的行为(Bloom,2010)。
不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你生活在东京、德黑兰还是托莱多,
当问及“假如致命毒气正在通风口中向房间蔓延,房间里有七个人,
是否应该把某个人推入通风口堵塞毒气,杀死一个人却可以拯救其他六个人?"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如果改变问法,“是否可以眼看着某人掉进通风口?”,
人们会更多地做出肯定回答.

美国人爱吃牡蛎,却不吃蜗牛;法国人爱吃蜗牛,却不吃蝗虫;祖鲁人爱
吃蝗虫,却不吃鱼;犹太人爱吃鱼,却不吃猪肉;印度人爱吃猪肉,却不吃牛肉;
俄国人爱吃牛肉,却不吃蛇肉;中国人爱吃蛇肉,却不吃人肉;新几内亚的加
尔人却觉得人肉很美味。

正是由于人类的适应性,才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差异。然
而在文化差异的表象下,跨文化心理学家发现了“内在的统一性”
(Lonner,1980)o作为人类的成员,我们还发现差异行为背后的机制是相同的。
例如.一个4到5岁的孩子,无论他/她来自哪里,
都会具备推测他人想法的“心理理论(Norenzayan&Heine,2005)
无论来自哪种文化,当儿童看到玩具被人拿走,而另一位孩子并没有瞧见,
他们就会推测该小孩会认为玩具还在原位.

1.普遍的友谊规范
尊重朋友的隐私,交谈时要进行眼神的接触.以及不泄漏彼此的秘密

2.普遍的持质维度
在全世界,人们倾向于用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来形容他人

3.普遍的社会信念维度
那些崇尚犬儒主义生活信念的人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赞成果断的控制战术和右派政治;
那些赞成付出回报的人倾向于在学习、计划和竞争中进行自我投资。

4.普遍的地位等级规范
在亲密关系的进展过程中,地位更高的人往往是关系发展的控制者。

5.乱伦禁忌
虑到对于乱伦生育的生物学惩罚(出现与隐性基因相关的疾病),
演化心理学家很容易理解为何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反对乱伦。

6.战争规范
战士必须穿上可识别身份的制服,投降必须使用屈服的姿势,并且人道地对待战俘
伊拉克的部队打出投降旗号后转而又进攻,以及把士兵伪装成平民百姓以安排伏击,
他们就违反了这些规范。

女性会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
性用在购买礼物和贺卡的时间是男性的3倍,2〜4倍的时间处理私人信件,
且给朋友和家人打长途电话的次数要多。

女性因为微笑频次更高而更容易受到关注

研究发现,从古至今,男性的名字都是排在前面的,例如“国王和王后”、
“他的和她的”、“先生们女士们”、“比尔和希拉里”等。莎士比亚的戏剧题目
绝不可能写成“朱丽叶与罗密欧”或“克利奥帕特拉与安东尼”。

男性谈话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他们对独立的关注,而女性更重视关系男性更可能表现出权力欲——
自信地谈话、直接打断他人、相互握手、更多地注视对方以及较少
微笑(Leaper&Robnett,2011):从女性角度考虑,她们
更多采用间接方式影响他人——较少打断他人、更敏感、更礼貌、更谦虚;

男女两性似乎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支配性和攻击性。在世界已知的文化中,
男人一般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且比女性更可能实施身体攻击。

特征也是性别差异的另一重要方面。男人渴望并且会.发起性行为,
而女性的性行为通常是由强烈的感情引发的。

因此,演化心理学家认为,女性会在意男性拥有的资源与做出的承诺,
从而谨慎地选择繁殖机会。男性则会与其他男性竞争以获得传播基因的机会,
因此男性寻找的是能够播种的肥沃土壤。女性寻求的则是那些能帮助她们整理花园的男人一
资源丰富且感情专一的父亲,而不是那些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女性择偶精挑细选,
而男性择偶则贪多务得。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男性更容易为(年龄和外貌特征)处于生育巅峰的女性所吸引:十几岁的男孩
喜欢比自己大几岁的女性;二十多岁的男性喜欢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性;年龄
较大的男性则偏好更年轻的女性,并且男性的年纪越大,在选择伴侣时所偏好
的年龄差距就越大(Kenrick&others,2009)欧洲的求偶广告,印
度的婚姻广告,以及来自美国、非洲和菲律宾的婚姻记录都证明了
这一模式具有世界普遍性(Singh,1993;Singh&Randall.2007),
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偏爱比自己大一点的男性:演化心理学家再
次强调,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选择使男性偏爱预示生殖能力强的女
性特征。

性别引发嫉妒(Levy&Kelly,2010)。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体验到性嫉妒(男性关注伴侣与其他男性发生的身体接触),
女性则比男性更多地体验到情感嫉妒(女性关注伴侣与其他女性的情感卷入)。

我们喜欢与自己有相同基因的个体(如家人或者亲戚)。

我们的记忆倾向于记住与生存相关的信息,如食物存放的地点(Confer&others,2010)。

在求爱阶段和为人父母的最初阶段,社会期待会使两性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角色的特性。
在求爱、提供资源和保护的过程中,男性会更强调自己的男人气质,并放弃自己对相互依赖
和养育的需要(Gutmann,1977);
而年轻的女性在求爱和抚育孩子的时候则会控制自己独立和专断的倾向。
随着男性和女性结束了成年早期的角色,
他们会更多地表现原先受到限制的特性,他们都变得更加双性化

1.学前儿童经常会拒绝尝试某一种食物,即使父母要求也不行但是一旦他们和
一组喜欢这种食物的孩子一起吃饭,他们就会有所改变。

2.尽管吸烟家长的孩子更可能吸烟,但是最主要的影响仍然来自同伴这些吸烟
的孩子大多有一些吸烟的朋友,向他们介绍吸烟的乐趣,并给他们提供香烟。

3.移民家庭到了国外进入到另一种文化,他们的孩子通常偏好新同伴的语言与习
惯。如果回到自己的家,他们可能会转换到家庭的传统文化,但是其内心深处
仍然认可同伴的文化。同样,父母正常的失聪儿童如果被送到聋哑学校,通常
都会放弃父母的文化.而被失聪者的文化所同化。

男性由于生理上天赋的力量和速度,更适
合需要体能的社会角色。而女性由于先天的分娩和哺乳能力,更适合抚育者的社会
角色-于是男女两性就各自倾向于表现那些符合角色期望的行为,并相应地塑造自
己的技能和信念。因而天性和教养构成了一张“彼此交织的网”,随着角色分配变得
更为平等,伊格利预测性别差异“将会逐渐缩小”。

情境与个人之间双向的联系让我们看到,人类既能改造环境又能回应环境。两
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既是社会的创造物,又是社会的建筑师。那么哪种说
法更为明智呢?某种意义上,明智的做法是把自己视为环境的创造物(以免我们因
自己的成就而过分骄傲,或者因自己的问题而过分自责),同时把他人视为自由的行
动者(以免我们变得过于集权而专断)。

然而,我们更多时候采用相反的做法可能更好——把自己视为自由的能动者,
把他人视为环境的受动者。这样我们看待自己时会更强调自我效能,与人交往时我
们会寻求理解和追求社会改革。事实上,大部分宗教都鼓励我们对自己负责,克制
评价他人。这难道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天性刚好相反: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同时
责怪他人所犯的过错?

五大社会信念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从众和服从

从众不仅仅是与其他人一样地行动,还指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
从众不同于你独自一人时的行动和思维。
因此,从众(conformity)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从众有多种表现形式(Nail&others,2000)。请思考以下三种行为:顺从、服从和接纳。
有时我们会顺从某种期望或要求,但并不真正喜欢这样做。我们有时会穿礼服打领带,
尽管自己讨厌这样做。这种由外部力量施压而违心的从众行为叫做
顺从(compliance)。我们之所以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
如果我们的顺从行为是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那么我们称它为服从(obedience)。

有时我们真的相信群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理所当然。我们会与成千上万的人
一起锻炼,因为有人告诉我们锻炼有益于健康并信以为真。这种发自内心真诚的从
众行为叫做接纳(acceptance)。甚至有学者对顺从和接纳进行了神经科学研究:
构成公开顺从的短暂记忆与构成内心接纳的长时记忆,两种过程有着不同的神经基础.

变色龙效应。我们会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姿势和语言,这
能促使别人喜欢我们,但仿效他人的消极表情(如生气)除外。

这三个经典实验揭示了几个现象的效力。行为和态度会相互强化,小恶会助长态度,
进而导致大恶。好人面对恶劣环境时,也会做出令人斥责的行为(
即使恶劣的情境也会激发某些人产生英雄主义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到情境的力量。

1.如果示范行为或信念前后不一致,从众行为会减少。
2.群体凝聚力可以加强从众。
3.塑造行为和信念的人地位越高,人们越容易从众。
4.当人们的反应是公开的(面向群体)时,人们越容易从众。
5.对某一行为和信念作出事先承诺,人们更可能坚持承诺,而不从众。

社会心理学重视社会压力的力量,但同时必须关注人类自身的力量。我们并非被动的木偶。
当社会强制变得过于高调、惹人注目,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为了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违抗强制力量的动机。
觉得第二条线条比第一条标准更长
觉得第二条线条比第一条标准更长

说服

不同的事物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不同的事物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利用人们的喜好说服人民
利用人们的喜好说服人民
1.知觉到的专业性
如何才能成为权威的“专家”?方法之一是说服之前就赞同对方
的观点,这样会让你看上去很睿智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为什么没有说服大众?
一个原因是某些所谓“专家”得出的结论仅仅支持了他们自己原先的价值观和观点。

2.知觉到的信赖性
研究者(Hemsley&Doob.1978)发现,目击者作证时如果直视质问者而非低头看地,
观看庭审录像的人会认为他们更为可信。

南加州大学的米勒等人(Miller&others,1976)发现,语速较快时,
专业性和信赖性都会增加当人们听一段有关“喝咖啡有害”的录音时.会认为语速较快的
说服者(每分钟约190个词)比语速较慢的说服者(每分钟约110个词)更客观、
更聪明,也更有见地他们同时发现语速越快的说服者越有说服力美国总统肯尼
迪是非常出色的公众演说家,他有时忽然蹦出的几句话,每分钟可说出约300个单词。

很明显,一些电视广告里的人物形象既有专业性又值得信赖。止疼药的广告通
常都有身穿白大褂的人.自信地宣称大部分医生都推荐其中某种重要成分(当然.
这种成分就是阿司匹林)受这种外周线索的影响,不对论据进行仔细分析的人就会
简单地推断这种产品的价值。也有广告似乎并未利用这种专业可信原则:耐克公司
花一亿美元请老虎伍兹出演广告的主要原因,恐怕并不是他在运动服饰上的专业能
力吧?

3.好心情效应
说服对象如果心情愉快,信息的说服力更强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贾
尼斯等人(Janis&others,1965;Dabbs&Janis.1965)发现,
耶鲁大学的学生在阅读信息的同时如果能吃花生、喝可乐,那么更容易说服(图7.4)

4.唤起恐惧效应
说服信息如果能引发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也有说服效果“当我们试图说服
人们减少吸烟、更勤快地刷牙、注射破伤风疫苗或者小心驾驶的时候,
呈现能唤起恐惧情绪的信息非常有说服力(deHoog&others,2007;Muller&Johnson,1990)

演讲时先发制人的效果反映了一种普遍现象,即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
最先呈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第一印象很重要-举例来说,以不同的顺序描述同一个
人的特质,你能觉察以下两种描述方式之间的差异吗?

A.约翰聪明,勤奋,冲动,挑剔,顽固而且妒忌。
B.约翰妒忌,顽固,挑剔,冲动,勤奋而且聪明。

常识心理学总让人们相信书面文字的力量。为了让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校方会
贴告示;为了让司机们减速行驶并且注意路况,路牌会写上“小心驾驶”的字样;
为了劝说学生不要在校园乱扔垃圾,校方会在布告栏上贴满反对乱扔垃圾的通告。

避免打草惊蛇——如果你不想遭人反驳,请勿引起对方警觉
分心会减少反驳如果人们受到干扰而无暇反驳时,言语的说服力会增强(Festinger
&Maccoby,1964;Keating&Brock,1974;Osterhouse&Brock,1970)

不太投入的说服对象会使用外周线索前面分析了说服的两种路径——
系统思考的中心路径以及利用启发式线索的外周路径。

怎样说服他人才有效?研究者们考察了4个因素:
说服者(信息传达方)、信息(说服内容)、说服渠道(信息传递的路径)
以及说服对象(信息接受方)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传达的方式。面对面的交流通常最有效。
然而对于复杂难懂的信息,书面文字的媒介则更为有效。如果问题无关紧要或比较陌生,
大众传媒则较为有效。

要抵制洗脑,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对当前信念进行更大强度的教化灌输。如果父母们担心
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邪教分子,那么他们最好能够给孩子们讲解各种邪教,
并帮助孩子抵制那些诱人的请求。

群体影响

群体: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较长时间里进行互动,并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将他们自己视为“我们”。

唤醒的好处,懈怠容易受到搭便车的诱惑
唤醒的好处,懈怠容易受到搭便车的诱惑
群体效应的坏处1
群体效应的坏处1
群体效应的坏处2
群体效应的坏处2
研究者还发现,社会懈怠的现象在各种文化中都有出现,特别在评估集体主义
国家的农业产量时尤其如此。苏联集体农场里的农民们今天耕作这片土地.明天耕
作另一片土地,对任何一块特定的土地都没有直接的责任感。因为农民们自己只有
一块很小的私有土地。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农民的私有土地只占全部耕种面积的1%.
但其产出却占全苏联农场产出的27%(H.Smith,1976)o在匈牙利,
农民的私有土地只占农场总面积的13%,但其产量却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自从中国开始允许农民在上交公粮后,可以出售余粮,其粮食产量以每年8%的速度暴涨——
是前26年的年增长率的2.5倍。为了将报酬与产量挂钩,今天俄罗斯的许多农场都已经不再实
行集体经营(Kramer,2008)。

互联网也提供了类似的匿名性。几百万惊愕于巴格达暴徒掠夺行径的人自己却
在利用网上的共享软件制作盗版光盘。因为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几乎
不会认为下载别人版权所有的音乐到MP3播放器里有什么不道德,也不会想到自己
会因此而被逮捕。网络聊天室、新闻工作组的匿名性也使其中敌对而激进的行为比
面对面交谈中要多得多(Douglas&McGarty,2001),网络流氓可能永远不会在现实
中当着别人的面说“别扯了,你这骗子”.他们匿名隐藏在虚拟世界中为了自身信誉.
脸谱网要求用户使用真实姓名,这样就限制了恃强凌弱、充满仇恨或煽动性的言论。

高水平的社会唤醒与责任扩散的结合有可能使人们放弃自己的道德约束或者丧失自己的个体感。

当个体处在一个大的群体之中或者身穿有隐蔽作用的服装时,会被唤醒,
或者分心,进而体验到一种匿名性,在这样的情境中,尤其可能发生去个体化现象。

其结果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约束减弱,而对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性增强。
研究者证实了两种群体影响:信息影响和规范影响。
从讨论中收集起来的信息大多有利于大家最初的选择,因此会强化对其的支持。

贾尼斯认为酿成这些大错的原因是由于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
压制异议,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思维在群体工作中,
同志式的友情可以提高生产率(Mullen&Copper,1994)。
而且,团队精神有助于鼓舞士气。但是在决策时,紧密团结的群体可能反而不利。
贾尼斯认为产生群体思维的温床包括:
1.友善的、凝聚力强的群体,
2・对异议的相对排斥,
3・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做决策的支配型领导。

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表现会阻止群体成员探寻和讨论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见图8.11)。
当领导主张某种观点而整个群体又排斥异议时,
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McCauley,1989)B

1.支配型的领导方式确实和糟糕的决策相关,有时下属会认为自己太弱小或缺乏自信,
因此不敢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Granstrom&Stiwne,1998:McCauley,1998)。

2.能做出明智决策的群体人人都有话语权,成员关系和睦,能轮流发言(Woolley
&others,2010)

3.群体确实倾向于支持极富挑战性的信息(SchulzHardt&others.2000).

4.当成员们希望从群体中获得接纳、赞许和社会认同时.他们会压抑自己与他人
不同的想法(Hogg&Hains.1998;Turner&Pratkanis,1997):

5.各种观点都有的群体会胜过观念类似的专家组(Nemeth&Ormiston,2007:
Page,2007):与想法不同的人打交道会让你感觉不舒服,
但和令人舒心的同质群体相比.多样性群体会产生更多想法,也会激发创造力.

6.在讨论中,那些群体成员共享的信息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大家不认同的信
息会受到排挤换言之,团体不会从每个成员都知道的信息受益(Sunstein&
Hastie,2008)。

预防群体思维产生的坏处

1.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场。在群体讨论开始时不要让成员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
这样会妨碍信息共享.导致决策的质量降低(Mojzisch&Schulz-Hardt,2010)

2.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魔鬼代言人”。如果能有一个真正的反对者就更好了,
这会刺激原来的想法并使群体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Charlan&others,2001a,
200]b)

3.有时可以将群体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重组在一起表达不同的意见。

4.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5.在实施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对几大国际事件失败决策的分析表明,群体凝聚力可能会掩盖针对情境的真实评价,
如果群体成员强烈地渴望一致,或是他们与相反的观点相隔绝,
又或是领导暗示了自己的意愿时,尤其如此。

对和睦过分的关注,称为群体思维,其症状表现有(1)无懈可击的错觉(2)
合理化(3)对群体道义无可置疑(4)对对方立场的刻板印象(5)从众压力
(6)对疑虑的自我审查(7)一致同意的错觉
(8)保护群体不受不愉快信息干扰的“心理防御”。
对贾尼斯的群体思维模型的批评指出,该模型的某些方面(例如支配型领导方
式)与错误决策的联系要大于其他方面(例如凝聚力)。

但是,无论是在实验中还是历史事实中,群体有时候也会做出英明的决策。
这些案例说明了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坚持公正无偏;鼓励“魔鬼”提出立场;分组然后
一起讨论做出决策;寻求外部力量的投入;在执行决定之前召开“第二次机会”的会议。

对于群体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群体能比个体更正确;如果群体的规模很小,
或者大群体中个体的头脑风暴在群体的头脑风暴之后进行,群体也能提出更多的好想法。

1.文化背景塑造了我们,但我们也帮助创造并选择了这些背景。

2.从众压力有时会战胜我们更好的判断,但公然的压力会激起逆反心理,
从而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自由。

3.说服的力量确实很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承诺和预估说服的感染力来抵制被说服。

1.任务型领导与社会型领导,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
那些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并且表现出自信领导气质的人们,通常能赢得信任并鼓
舞其他人追随自己。

2.在实验中,当少数派具有一致性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行动传递着自信,
引起多数派的背叛时,少数派的影响力最大。

偏见:不喜欢他

不公平
不公平
要记住,刻板印象是有关一群人的概括,它们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或者过
度概括而偏离了事实真相。(它们也可能带有自我实现的性质。)我们在第5章曾
提到,男性和女性普遍在社会联系、同理心、社会权力、攻击性和性爱主动性(然
而并不包括智力)等方面确实存在某些差异。那么据此我们能否得出性别刻板印象
准确的结论呢?

在中国,95%的孤儿是女孩(Webley,2009),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118:100,
导致20岁以下的男性多出320万。这些男性将成为未来的光棍,
在中国人看来,他们是难以找到配偶的单身汉(Hvistendahl,
2009,2010,2011;Zhu&others,2009)o这种“性别灭绝”
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新加坡、印度和韩国也有百万计的“失踪性”(Abrevaya,
2009)。因此,在中国,选择胎儿性别的流产是违法行为。

记住一条原则: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主人视奴隶为懒惰的、不负责
任的、缺乏抱负的,正因为他们拥有这些特点,所以他们适合被奴役。历史学家在
争论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不过.一旦这些不平等业已存在,
偏见就在促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特权合理化告诉我两个群体
之间的经济关系,我便可以预测群体之间的态度:与穷人相比,上层社会的人更多
地把财富视为自身奋斗的结果,是靠技能和努力得来的,而非靠关系、金钱或好运
得来的(Kraus&others,2011):

社会不平等不仅滋生了偏见,也造就了不信任,实验证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
群体之间受到的待遇越不平等,群体间的信任和合作就越少(Cozzolino,2011)。
收入差距巨大的国家,其公共卫生往往较差,焦虑、肥胖、凶杀、少女生育、吸毒等
多发,监狱和警察也更多(Pickett&Wilkinson,2011).

社会情境以多种方式滋生并且维持着偏见。一个具有社会和经济优越性的群体.
往往会以偏见的信念来保护他们的地位。

孩子同样也在孕育或者减少偏见的方式下被抚养长大。
家庭、宗教团体及更广阔的社会都可能维持或者减少偏见。

社会制度(政府、学校、媒体)也支持偏见,有时是通过公共政策,有时是出于无意的惯性。

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偏见就会产生。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我们的祖先教会了我们如何满足和保护我们自己在群体中
生存。人类为其所在的群体而欢呼,为之而杀戮,为之而献身。进化教会我们在遇
到陌生人时对其是敌是友迅速作出判断。那些来自本群体的人,看起来与我们相似.
甚至口音听起来相似的人,我们往往立刻就会喜欢
(Gluszek&Dovidio,2010;Kinzler&others,2009)。

社会地位是相对的:要感觉自己有地位,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因此.从偏见
或任何地位等级系统中可以获得的一个心理优势就是高人一等的感觉大多数人都
能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别人的失败而窃喜的情景,比如看见兄弟或姐妹被惩罚.或
者同学考试不及格等在欧洲和北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正在下滑的群体,以及
那些积极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的群体,偏见往往更为强烈(Lemyre&Smith,1985;
Pettigrew&others,1997;Thompson&Crocker,1985)。

人们的动机会影响其偏见。挫折滋生敌意,人们有时候会将这种敌意发泄到替罪羊身上,
有时会更直接地针对竞争性的群体来表达这种敌意。

们还有一种动机,即认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群体比其他群体优越。
即使很普通的群体成员身份,也会使人们喜欢自己的群体要胜于喜欢其他群体。
自我形象受到威胁会增强这种内群体偏爱,归属感的缺失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从相对乐观的角度看,避免偏见的动机能够引导人们打破偏见习惯。

我们常常忽略奴隶制度是奴隶行为的原因之一,代之以奴隶们自身的天性来解释奴隶行为: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在解释已知的男女差异时,同样的思路再次重现由于性别角
色的约束难以看到,所以我们把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他们的天生倾向。
人们越是认为人的特质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刻板印象就越强烈(Levy&others,
1998;Williams&Eberhardt.2008)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趋向于永久存在,并且抗拒改变。
它们还会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创造出相应的现实。

攻击:伤害他人

很多因素会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之一是厌恶事件,厌恶事件不仅包括挫折,
也有不适、疼痛,以及身体、言语上的人身攻击。

会学习观点建议通过消除引发攻击的因素来控制它:
通过减少令人厌恶的刺激,奖励和塑造非攻击行为,以及引发与攻击行为不一致的反应。

吸引与亲密

斯滕伯格的爱情
斯滕伯格的爱情
孩子很小的肘候,通过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等方式,就开始形成了这种刻板印象。
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是美丽的——也是善良的女巫和继母是丑陋的——同时也是邪恶的。
“如果你想得到某个非本家庭成员的爱,那么,长得漂亮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一个八岁的女孩会这样猜测。当问一个幼儿园里的女孩美丽意味着什么时,
她回答说:“就像小公主那样,人人都喜欢你”(Dion.1979)

此外,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当一个女孩爱一个男孩时,她就
会觉得他的外表越来越有吸引力(Price&others,1974而且,
人们爱得越热烈,他们就越不觉得任何其他异性吸引人了(Johnson&Rusbult,
1989;Simpson&others,1990);

所以,相似性产生了满足感。物以类聚,的确如此:当你发现某个独特的人与
你拥有相同的想法、价值观和愿望时,当你发现心心相印的伴侣与你喜欢一样的音乐、
一样的活动甚至一样的食物时,你就会更确信这一点。(当喜欢相同的音乐时.人们
也拥有相似的价值观[Boer&others,2011])

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
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馈的情感(Berscheid&Walster,1978)。
而且,一项速配研究也表明,当某些人尤其喜欢你而不是别人时,
这种情感回馈会更好(Eastwick&others,2007):一点点不确定性也能让人燃起渴望。
某人可能喜欢你,但你不太确定,这种情况下,你往往更会对他念念不忘,
觉得他很有吸引力(Whitechurch&others,2011)。

生活中一条普遍的规律是,缺点比优点更有影响力。

坏心情比好心情更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记忆,(即使我们天性乐观.
也更容易想起过去那些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坏事比好事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丢了钱给人带来的不安,远胜于得到同样多的钱所带来的快乐:)

非常恶劣的家庭环境超出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的程度,要远远大于良好家庭环境
(差劲的父母可能会使他'们天资聪慧的孩子变得不再那么聪明;而明智的父母:
要使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则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如果跟某人交往所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的成本,那我们就喜欢并愿意继续维持这种关系。
尤其当我们在这种关系中的收益大于其他可能的关系时更是如此(Rusbult,1980):
当一方满足了另一方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之后,就会产生相互吸引(Byers&Wang,2004)

我们也很可能和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建立友谊关系。

在最完美的感情关系中,最初的浪漫兴奋会逐渐成为更加稳定、更加深情的关系状态,
这种关系就被称为相伴之爱。

如果剥夺儿童熟悉的依恋对象,或者在极端受忽视的情境下,儿童可能会变得
退缩、畏惧,沉默寡言。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Bowlby,1980,p.442)

从婴儿到老年,依恋都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安全型依恋会使婚姻持久,生活美满。

如果双方觉得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的付出与奖赏是成比例的,相伴之爱就能更持久。

相伴之爱的一个好处就是彼此有机会进行亲密的自我表露,
这是一种双方随着对方表露程度的提高而做出回应从而逐步达到的一种状态。

帮助行为

三种形成原因
三种形成原因
行为与情绪
行为与情绪
几种关于帮助行为的理论都一致认为,从长远来看,帮助行为会使施助者和受
助者同样受益。有一种解释假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社会经济学”指引。人们相
互之间不仅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社会性的商品——爱、服务、信息、
地位等(Foa&Foa,1975)。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目的在于令成本最小化,
收益最大化.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angetheory)
并不主张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监控成本和收益,只是表明这类因素能预测人们的行为。

在文明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各种方式来缓解内疚感:用动物和人做
祭品、供奉谷物和金钱、忏悔、认罪、否定等等。在古代以色列,人们定期地将自
身的罪过加诸于作为“替罪羊”的动物身上,然后把动物放到野外,让它带走人类
的罪责感。

进化心理学假定,有两种形式的帮助行为:奉献于亲属和奉献于有互惠关系的人。
然而,很多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自私的基因比自我牺牲的基因更有可能存活下来,
因此,自私是人类的本性,社会必须教导人们去帮助他人。

冲突与和解

缩小群体的规模:在一个较小的集体中.
每个人都能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对集体的影响(Kerr.1989);
而当一个集体变得较大时,人们就更容易会这样想:“反正我也不会起多大作用”,正是
这一想法常常导致不合作(Kerr&Kaufrnan-Gilliland,1997)

们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解决某些社会困境。实验室创造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一
样.群体沟通有时会恶化成恐吓和言语侮辱(Deutsch&Krauss.1960),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沟通可促成人们的合作(Bomstein&others,1988,1989)

能够减少社会困境危害的方法包括:确立法规以限制利己行为;将群体分为较小的单位;
让人们能够充分地沟通;改变激励机制使合作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倡导利他的行为规范。

自我服务偏差会使个人或群体乐于承认自己做的好事,而对自己做的坏事却推卸责任,
同时并不会考虑对方的类似行为方式。

然后一方将会按照自己的成见过滤并理解得到的信息

在一个群体中.利己、合理化和成见都会得到极化

无论你居住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难道你们国家发动的最近的一次战争不是披着道德的外衣吗?
难道在战争发动前没有极力丑化敌人吗?然后人民接受了政府的借口并集结在它的旗下。
社会心理学家艾尔文•斯托布和丹尼尔•巴塔尔(Staub&Bar-Tai,2003)
认为,一个处于难以处理的冲突中的群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把自己的目标看做是最重要的
2.为“我们”感到骄傲,而极度贬低“他们“
3.坚信自己是受害者。
4.强调对集体的热爱、团结,和对集体利益的忠诚
5.表扬白我牺牲,并压制批评。

在冲突中.双方真正在目标或行为上的对立只是冲突的一小部分,
不过由于对对方动机或目标的误解,使冲突往往显得更加严重。此外,
群体的冲突中双方常常会产生镜像知觉,即双方都相信“我们爱好和平,
而他们则具有侵略性。”在这种误解之下产生的行为,
往往会强化原有的误解。而在国际性的冲突当中,
“领导邪恶一民众善良”也是一种常常被信以为真的假象。

很多社会冲突是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竞争。一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和他的邻
居享受安全的社区的权利之间有冲突;一个人抽烟的权利和其他人享受一个清洁的
无烟环境的权利之间有冲突;一个丁.业厂商进行任意生产的权利和社区需要净化空
气的权利之间有冲突。

临床应用

抑郁者的想法
抑郁者的想法
科学方法不能解答所有疑问,而且易为偏见所左右。但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由心而生”的
判断会出现偏差,那么就能帮助我们明辨对错。

正常人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受欢迎程度,抑郁症患者却不这样。正常人
常常会在回忆过去时加上玫瑰色的光环.抑郁症患者(除了重度抑郁症患者)
在回忆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时会更加客观一.正常人大多对自己持正性的评价。抑
郁症患者既会描述自己正性的品质,也会描述负性的品质。正常人倾向于把成
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而无论成功或失败,抑郁症患
者都将原因归结为自己。正常人通常会夸大自己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控制
能力。抑郁症患者就不太容易受这种控制错觉的影响。正常人不现实地认为,
未来会赐予他们很多美好的东西,而糟糕的事情会很少抑郁症患者则对未来
有更现实的认识事实上,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从未表现出过分的利己、
控制错觉以及对未来的不现实预期这样的偏见“悲观而明智”确实很适用于抑
郁症患者。

和抑郁症患者一样,长期孤独的人似乎也处于一种自我挫败的社会思维和行为
的恶性循环中:像抑郁症患者一样,他们也具有一些消极的解释风格;他们觉得自
己和他人交往时,总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会因为不良的社会关系而自责,
并且认为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Anderson&others,1994;
Christensen&Kashy,1998:Snodgrass,1987)更严重的是,
他们用消极的方式来认识他人。研究表明.孤独者与同性别的陌生人或大学室友搭档时.
他们更容易对搭档形成负性认识
(Jones&others,1981;Wittenberg&Reis,1986):

害羞是一种社会焦虑形式,其特征是过度的自我意识以及过度担心他人的想法
(Anderson&Harvey,1988;Asendorpf,1987;Carver&Scheier,1986)

害羞、焦虑的人还会把情境过分个人化,这种倾向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会发展成偏执狂。他们常常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评价:
如果他们的头发没有梳理好或是脸上有痘痘,他们认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
并据此评价他们。其实,害羞者对自己的过分敏感也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希望自己不再为脸红、别人的想法和接下来该说什么而焦虑。

如果抑郁、孤独和社会焦虑是消极体验、消极思维模式和自我挫败行为所形成
的恶性循环的结果,那么应该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如改变环境,
训练个体形成更为积极的行为方式,转变消极思维,等等。实验和经验表明,这的
确可以做到,一些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抑郁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外在行为的改变能够引起内部的变化。

通过对行为技能的训练、积极体验自我知觉的改变以及消极思维方式的改变,
人们可以打破消极态度和行为所形成的自我挫败的恶性循环。

如果人们将自己状况的改善归因于在他们持续控制下的
内在因素而不是治疗计划本身.那么改善的状况能得到最好的保持。

个人主义文化提供了独立性、隐私和个人成就中
的自豪感;而集体主义文化中,更为紧密的社会联系则保障人们避免遭受孤独、疏远、
离婚以及与压力有关的疾病的侵袭:

健康和幸福不仅受社会认知的影响,而且还为社会关系
所影响。那些拥有亲密的、支持性人际关系的人,患病
和早逝的危险性较低。人际关系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尤
其是使人们能倾诉他们内心的感受。

亲密的人际关系还能提升幸福感。那些与朋友和家庭成
员拥有亲密的、长期的依恋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失
败,并报告出更大的幸福感。举例来说,与未婚的成人
相比,那些已婚者报告“非常快乐”的可能性更大,并
且经历抑郁的可能性更小。这不仅是因为快乐的人通常
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成功,还因为支持性的生活伴侣能带
来更多幸福。

司法应用

在数百项实验中,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目击者证词的准确
性会受一系列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人们形成判断
和记忆的方式。

有些目击者在表达时更加自信。尽管自信实际上只是目
击者的个人特质,并不代表信息的可行性,但是人们还
是倾向于相信那些自信的目击者。

人眼并非摄像机,它易受光线、角度的改变以及其他变
化的影响,从而损害人们对嫌疑犯面部指认的精确性。

当把错误的信息呈现给目击者时,误导信息效应就会使目击者把错误的信息认为是正确的。

当一系列犯罪事实不停地被重复时,错误就可能悄悄地
潜入并被目击者所接受,且被认为是真实的记述。

为了减少这样的错误,我们建议面询者不要打断目击者
的陈述,并鼓励目击者想象当时的情境以及自己的情绪
状态。

训练陪审团对目击者证词的分辨力可以改善证词的接受
方式,最终提高证词的准确性。

通常,案件的事实有足够的说服力,它能使陪审团放弃
偏见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然而,当证据模糊时,陪审
团往往倾向于用他们先入为主的偏见来解释案件,并对
有吸引力或者与自己相似的被告表现出同情。

当陪审团接触到破坏性的审讯前公开报道或不被允许的
证据时,他们会听从法官的指示将其忽略吗?在模拟审
讯中,法官的命令有时是被遵守的,但当法官的劝诫出
现在印象形成以后,则通常不会被遵守。

在审议过程中,反对意见有可能变得更加确定、更加极端化。

尤其当证据不足以给罪犯定罪时,审议过程会使陪审员变得比开始时更具宽容化。

信念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科学家和老百姓的认识,也确实影响了法官的知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更加睿智地进行思考——从而依靠可获得的证据来检验我们
的预想和偏见并加以控制的原因。如果我们的信念找到了支持证据,这当然更好;
如果找不到支持证据,这当然更糟:这正是构成心理科学和日常批判性思考基础的
最质朴的精神。

可持续发展未来

科学家报告说,人口数量激增、能源消耗加速和温室气
体排放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我们看到全球变暖
已经上演: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多发。

气候变化可预见的社会后果包括: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冲突。

社会心理学家还研究了科学界与公众对气候变化理解之
间的差异,并提出一些对公众的教育方法,以期人类能
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光辉未来。

我们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以及改变行为和态度来控制
人口、节制消费。留意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些有关我们的
态度和行为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些目标。
在过去的40年中,文化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作为对全
球危机的回应,它还会再次发生。

因为它们挑战了现代物质主义:经济发展给人类状况
带来的改善并不明显。与过去相比,我们住着大房子,家庭却破裂了;我们收入很高,
却并不快乐;我们善于谋生,却常常不会生活;我们庆祝着繁荣昌盛,却仍欲壑难填;
我们珍惜自由,却又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

《生物心理学》

主要问题

生物心理学强调研究此学科的目标在F把生物学和心理间题联系起来而
神经科学研究许多与行为有大的向题.更加侧重于解副学和化学方面的细节内容。

生物心理学从行为怎样演化以及从大脑和其他器官,如何对行为控制的角度
去理解行为我们所想和所表现的与我们所做的一样.因为我们有某种大脑机制
我们演化了这些脑机制.原因在,拥有这样脑机制的古代动物存活了卜来.
并旦比拥有其他脑机制的动物繁衍得更好。

在非科学家中最广泛的观点亳无疑问就是二元论
(dualism).该理论认为心理和身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是独立存在的,
法国哲学家勒内•笛K尔拥护二元论,但是他承认有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那就是一个不由物质组成的心理怎样影响一个物质的脑他提出心理和脑在空间的单点上互动.
他认为这个点是松果体.因为这是他能找到的大脑中最小的不成对的结构。

唯物主义(materialism):精神事件根本是不存在的.那些以意识和精神为基础的
大众心理学根本就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menialism):它认为心理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如果没有心理去感知,
那么物理世界将不会存在。

同一性观点(identityposition):这个观点认为心理过程和某些大脑活动过程是一样的.
不过用不同的术语表达。

你叫能可答:“永远不能。一个机器人就是一部机器.按照所编的程序去做让它做的事情
”但是人脑也是一部机器(机器是任何一类把-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的装置)
我们也祥被我们的基因和经验设定了程序。我们并非由自己创造意识具有碳化合物
(像众所周知的生命一样)的属性吗?还是一种“以排除硅基的机械?(Searle.1992)
或者它是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任何复杂系统?
你可以设想一些可以想象的此据去说服你自己承认机器人是有意识的吗?

任何想追求研究生涯的人,需要通过参加会议、咨询同行、
阅读研究期刊来了解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这些研究期刊包括《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ofNeuroscience)、
《神经病学》(Neurology)、《行为神经科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
《脑研究(BrainResearch《自然神神科学(NatureNeuroscience)
《普通神经病学档案》(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r)等
如果你进入了一个神经科学的边缘领域,比如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
社会工作或者物理治疗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想涉猎技术性期刊文学,
但是你确实想与当今主要发展保持同步。你至少要明智地经常和其他医学同小交流沟通
你可以在《科学美国人心理》(ScientificAmericanMind)杂志上.
或者在诸如http://www.dana.org
这样的网站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拿运动举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出生时携带比平均高度、平均跑步速度、平均协调性好的基因-
这个孩子早期在篮球上表现出成功,于是父母和朋友鼓励孩子越来越多地打篮球)
练习的增加增长了技能.增长技能取得更多的成功,
更多的成功导致了更多的练习和辅导这就使最开始的一个小小的优势变得越来越大同样的
过程可以适用于学业或其他任何努力。
这个结果最初以遗传为基础,但是环境的反馈把它放大了。

一个基因究竟如何使一个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遇到基因控制大脑化学物质的例子,
然而基因也间接地影响行为——例如,通过改变其他人对待你的方式(Kendler.2001)
假设你的基因使你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因陌生人对着你微笑,很多人想解你
他们对你外貌的反应可能会改变你的性格,
如果是这样的基因就会通过改变你的环境影响你的行为。

由于植物栽培者和动物的饲养者早就知道这个原则.
他们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个体,并让它们产生后代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育,
经过了许多代以后,饲养者获得了优等的赛马、上百种的狗、产蛋极高的鸡等。
查尔斯•达尔文(1859年)洞察到自然也会进行选择
如果某些个体能够比其他个体更成功地寻找食物、
逃避敌人、吸引配偶或保护它们的后代,那么它们的基因将在后代变得更普遍。

人类停止进化了吗?由于现代医学可以使几乎任何人都活着
而旦由于富裕的国家儿乎给每个人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及福利计划,一些人断言,
人类不再受制于“适者生存”的原则,因此.这种论点认为,人类的进化已经放慢或者停止.
这个论点的缺陷是,进化的关键不是生存,
而是繁殖如果拥有某些基因的人生出比平均数量多的孩子.她们的基因就会在人口中扩散。

根据定义,任何得到传播的因都是适应的然而,在一个时间和地力增加适应度的基因,
可能在一次环境变化后变得不利:例如,雄孔雀五彩缤纷的尾羽可以吸引雌性,
但是在一种对亮颜色起反酿的新的捕食者在场的情况下.它会变得很不利。
换句话说.当代基因的演化是因为它们对前代是适应的。但在将来它们也许适应也许不适应。

人们变老和死亡,在有利的情况下.平均存活时间约为70至80年
我们的衰老原因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基因要求我们死亡和离去,
以避免与自己的子孙后代产生竟争?

利他行为:
一个鼓励利他行为的基因.可以帮助其他个体生存井传播其基因。

互利行为:
个体不仅很容易帮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倾向于帮助那些他们观察到的帮助他人的人。

亲缘选择:
如果一种基因使你舍命保护你的孩子。它可能会扩散,
你的孩子分享了你许多的基因。也许包括利他主义的基因。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常见的行为都是我们基因的产物,
我们需要把遗传影响从学习中区分出来。

动物研究的理由

1.行为背后的机制有跨物种的相似性.并且有时在非人类物种上进行研究更容易
2.我们感兴处的是动物本身
3.我们可动物的研究有助于描示人类的演化过程
4.所有哺乳动物脑的总体规划和组织都是相似的,虽然不同物和脑的尺寸有所不同。

反对动物研究的观点

“废奴派”采取更加极端的立场.认为没有妥协的余地。废奴主义者认为,
所有的动物与人类有相同的权利他们把杀害动物看作是谋杀.无论其意图是吃它.
使用它的皮毛或若获得科学知识在他们看来,
只要把动物饲放在笼子里.(即便是一个宠物)就是奴役因为动物不能表达是否愿意参加实验,
废奴主义者坚持认为不管什么情况、
用任何方式使用动物都是错误的根据一个动物实验的反对者所说:
“我们没有任何道德的选择,只能停止这种研究,完全停止……我们不会满足,
直到每一个笼子都是空的”(Regan,1986,pp.3<M0)这种观点声称,
大多数动物研究是痈苦的,而且它永远不会产生重要的成果然而.
对于一个真正的废奴主义者.这些观点并不真正想要他们道义上的关键点在于,
人们没有权利使用动物,即使研究是有用的或者是无痛的。


神经细胞和神经冲动

大多数细胞依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营养,
但脊椎动物的神经元依赖葡萄糖(glucose)(—种单糖)提供营养:
(癌细胞和产生精子的睾丸细胞也主要依憧葡葡糖)消耗葡萄搪进行的新陈代谢需要氧气.
因此,与其他器宫的细胞相比,大脑中的神经元消耗了更多的氧气(Wong-Riley,1989)

A.神经元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神经系统还包括神经胶质细胞。

B.19世纪后期,SantiagoRamonyCajal运用染色法观察到神经系统是由独立的细胞,
即神经元组成的

C.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的结构相同

D.神经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末梢它
们的形状因功能以及它们与周围细胞的连接而异。

E.神经胶质细胞不能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帮助神经元行使功能。

F.由于血脑屏障,许多分子无法进入大脑。
血脑屏障帮助大脑阻挡了许多有害的病毒和危险的化学物质。

G.成人神经元的营养在很大程度上依检于葡萄糖,葡萄糖是唯一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营养物质:
葡萄糖的利用需要维生素B,的参与。

H.血脑屏障阻挡了大多数的病毒的(优点)和菅养(缺点)

神经突触

神经反应过程
神经反应过程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多巴胺:

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
Sherrington通过反射(reflexes)(肌肉对于刺激的自发反应)
来实施他的研究在腿弯曲反射中.一个感觉神经元激发下一个神经元,接着,
刚被激发的神经元乂激发了一个运动神经元,
然后该运动神经元激发一个相应的肌肉运动.
如图所示:从感觉神经元到肌肉反应的循环被称为反射孤(reflexarc).
正像Cajal所发现的,如果-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分离.
那么要完成一次反射就需要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交流,
因此,对反射的测量或许会揭示出这种交流的一些特殊性质。

1.绝大多数的突触通过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
OttoLoewi使用电刺激青蛙心脏,并将收集到的液体转移到另一只青蛙心脏中,
证明了上述观点。

2.很多化学物质被用作神经递质,大部分是氨基酸或来自于氨基酸的化学物质。

3.一个给定的神经元可以释放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

4.突触后神经元具有减慢突触前神经元进一步释放神经递质的作用。

5.在一个高度激活的脑区中.许多神经元被刺激后释放一氧化氮,
该物质可以使周围的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流量。

6.大部分神经递质少量:释放于它们的受体附近神经肽类要么一点不释放,
要么大量释放于脑区域中一旦释放,它们便广泛扩散。激素破释放到血液中,
并随之运往全身各处。

甚至在药物使用带来的快感下降后,回避不愉快的动机依然存在:
那些频繁使用海洛因或其他麻醉剂的人在戒断后经历了断除症状,
包括焦虑、出汗、呕吐和腹泻:酒精的断除症状包括易怒.
疲倦、颤抖、出汗和恶心更严重的情况下.酒精断除会发展成幻觉、惊厥、高烧
向心血管问题一尼古丁断除会导致易怒、疲倦、失眠、头痛和注意力准以集中。
药物戒断会导致一些可能与沮丧感有关的脑区活动增加(Z.WangetaL,2007)
甚至电脑游戏的过度痴迷者(指那些平灼停天玩超过4小时的人)在一段时间的戒除后,
也表现出断除症状。在某种程度上,成瘾性可以被试图减少断除症状的动机所维持。

神经系统解剖

脊椎的神经结构
脊椎的神经结构
脑神经的作用
脑神经的作用
脑叶的作用
脑叶的作用
1.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每段脊髓的两侧都有一根感觉神经和一根运动神经:脊髓向大脑传递信息。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后脑、中脑和前脑组成。

哺乳动物大脑成重要的部分是大脑皮层,它由大脑半球外占面的细胞层构成.
大脑皮层细胞是灰质。

脑的大小与动物智力有关?我们人类喜欢把我们是最聪明的动物一
由此我们定义智力的意思。然而.人类并没有最大的大脑
抹香鲸的大脑是人类的八倍之大.大象的大脑则是人类的四倍之大

1.尽管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尺寸有差异,但总体的构造是相似的。

前额叶切除术

额叶作用于情绪,记忆,计划运动。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实施了大约40000例前额叶切除术(Shutts,1982),
其中许多都是由一个并未受过手术训练的医师WalterFreeman完成的。
他在手术中使用像电钻和金属凿于这样的工具,即使技照当时的标准.
这种技术也是非常粗糙的。许多手术是他在他的办公室以及其他非医院场所实施的。
[Freeman把手术器材放在自己的车上,并美其名曰“切除(lobotomobile)]

前额叶切除术的一些常见后果包括冷漠、缺失计划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记忆障碍、
注意涣散以及情绪表达缺失(Stuss&Benson.1984)o
前额叶损伤的患者失去社会抑制能力,缺乏礼貌和文明行为。
他们不能准确估计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因此经常有冲动的举止。

鱼没有大脑皮层.也能够看和听.
但它们无法如哺乳动物一样识别和记住感觉刺激的所有夏杂属性。
某个电视广告中一家公司宣传自己并不制造任何产品,
但他们使得许多(别的公司的)产品变得更好。大脑皮层也是相同的情况。

脑发育与可塑性

RitaLevi-Montalcini
多年后,我常常问自己:当德国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并肆意摧毁西方文明的时候,
我们怎么还能以满腔热情去研究这样一个小小的神经胚胎发育问题呢?
答案可能是,人类有着某种迫切但意识不到的需求去逃避残酷的现实,
因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完全能招致一个人的自我毁灭

老年人更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以保护大脑,--般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大,
大脑皮层会逐渐变薄,这个过程平均开始于30岁左右,
在晚年时速度加剧(Sowelletal..2003)
老年人神经元活力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是血液供应减少引起的
(Vaidya,Paradiso.Ponto.McCormick,&Robinson,2007)
然而脑容址和神经活性的下降在那些经常动脑的人中相对轻一些(Schoolers.2007).
在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中要轻许多(Colcombeetal..2003)
在一项研究中,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随机地分配到有我运动组中,
6个月的有轼运动使他们的大脑皮层显著增厚,特别是在额叶(Colcombeetal..2006)

1.在脊椎动物的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神经管.
其间包被看一个充满液体的腔原。发育中的神经元增殖、迁移、分化、髓鞘化.最后长出突触。
在不同物种间,神经元增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分裂数目上。
迁移过程依赖于大量化学物质。在它们的引导下。不成熟的神经元移动到各自的目的地。

2.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很强。
视觉信息能够导致原本应发展为听觉皮层的区域发展出新的特性,并对视觉信息做出反应。

3.特异性的经验能够影响脑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阶段。
例如:先天失明的肓人,其触觉和语言的表征区会侵入到原本为视觉保留的脑区。

4.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动物更加活缺.运动促进了树突和轴突的生长。

5.首先大成像研究表明:盲人完成触觉任务(如触摸两个物体.并判断它们的异同)时.
枕叶的活动增加。第二,枕叶的暂时失活影响了盲人在该任务上的成绩,但不影响正常人。

脑损伤与恢复

哺乳动物的身体能很好地更新丢失的血细胞和皮肤细胞,
但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失去的脑细胞。虽然脑损伤后也发生了一些修复反应,
比如轴突的旁出芽或感觉表征区的重组,但并不总是有效的。
个听起来不错的解释是,我们之所以没有进化出许多恢复脑损伤的机制,
是因为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脑损伤的个体很难存活到完全康复:
现在许多脑损伤或脊髓损伤患者能存活好多年。
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来寻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方法。

A.脑损伤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头部的撞击、脑血流阻塞.或者脑血管破裂。
中风时,过度兴奋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

B.一个脑区损伤后.其他脑区由于输入刺激减少而变得不如以往活跃。
兴奋性药物能够帮助这些没有受损的脑区维系正常功能。

C.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个区域失去了正常的信息传入后.
其他轴突可以通过出芽或者去神经超敏化的方式使其产生兴奋。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不正常的信息传入会造成奇异的感觉.如幻肢。

D.脑损伤的康复大多依赖于学习,以充分利用平时用得很少的功能,
脑损伤患者能做的事情也许比他们显示出来的要多,因为他们在避免使用受损的技能。

E.中风最好保持低温,防止细胞的流失

假设一个人脊髓受损,完全失去了左臂的感觉。
现在他只使用右手。下面哪一个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电刺激左骨的皮肤、将这个人的右手绑在他背后,还是蒙住他的眼睛?

将右手-绑在背后能迫使他使用受损的左手。刺激左臂的皮肤不能取得任何效果,
因为感觉受体已不能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息。蒙住眼睛是无关的,
甚至是有害的措施(它减少了左手运动的视觉反馈)。

视觉

1.视觉系统并不是住复制图像,而是将它编码成各神各样的神经元活动。

2.鹰和其他掠食性鸟类视网膜的上半部分(用来看下面)比下半部分(用来看上面)
有着密度更高的视觉感受器这一排列有其适应性,
因为这些鸟类在一天中绝大多数时向是在高空中看着地下的。
不过如果它们要向上看的话,就得将头倒过来.(Waldvogel.1990)。

3.研究者发现.在看不见颜色的情况下视觉也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
颜色只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对进来的光做了什么.而不是光本身的一个福性。

4.因为基因的关系,某些人不能把某种城色和其他颜色区分开来。
红绿颜色缺陷是最普遍的类型。

5.哺乳动物的视觉系统具有一定的责任分工。一般来说,
小细胞系统专门负责颜色和细节的知觉;大细胞系统专门负责深度、运动和总体模式的知觉。

6.特殊的视觉缺陷可能是由于脑损伤造成的例如,颛叶梭状回损伤之后,人们就辨认不出面孔

7.不能基于视觉引导运动,表明背侧通路损伤。

8.在眼动过程中.大多数视皮层的反应性降低。

==========================================================

1.即使是新生儿,盯着某个面孔的时间也会比盯其他静止物体的时间长。
然而,如果眼睛在脸的上部的话.他们对扭曲的脸和真实脸的反应一样强。
识别面孔的能力会持续发展数年。

2.不正常的视觉体验在早期敏感期的效应比在生命晚期要强。

3.为了发展出良好的立体深度知觉,幼猫或者人类儿童必须在早期具备两眼相应区域
看见同一物体的体毁否则,视皮层的每个神经元就会变得只对一只眼睛的输入反应。

4.为了发展出良好的立体深度知觉,幼猫或者人类儿童必须在早期具备两眼相应区域
看见同一物体的体毁否则,视皮层的每个神经元就会变得只对一只眼睛的输入反应。

5.一些人在婴儿或儿童时期患有白内障或其他视觉缺陷,在成年时进行手术后会重新获得视力。
最初数月的视力损伤会留下持续一生的明显的视觉缺陷。
在儿童期丧失视觉又在数十年后重新获得视力的人会表现出某些方面视觉的保留(如运动知觉).
但是会丧失细节和其他许多方面的视觉。

6.首先.婴儿的大脑更具有可塑性;
成人的大脑已经发育完全并且可以抵抗扭曲的和有缺陷的输入
另外,在婴儿眼睛到大脑半球的通路中交叉的通路比不交叉的通路更成熟,
而且胼胝体也未发育完全,因此每个半球几乎只接受来自对侧眼睛的视觉输入。

其它感觉系统

人类同样也有很更要的感觉待异性,比如:
我们的味觉警告我们注意毒药的苦味(Richter.1950;SchifTman&Erickson.1971).
但是不对诸如纤维素等对我们既无益处、也无害处的物质做出反应。
我们的嗅觉系统对我们不需要觉察的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没有反应,
但是对腐肉的气味高度敏感。

同样-类似视觉系统,听觉系统的完全发育也需要经验的参与。
正如在黑暗中抚养动物阻碍了视觉发育.
在持续噪音中抚芥动物会阻碍听觉的发育(Chang&Merzenich,2003)
对于那些生来耳聋的人,听觉皮层的轴突发育得比正常人差
(Emmorey・Allen,Bruss.Schenker,&Damasio,2003)

但是,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的不同在于:初级视觉皮层的损伤导致人的失明,
而初纹听觉皮层的损伤却不导致耳荏除非损伤到大脑皮层下结构,
初级听觉皮层受到损伤的人可以很好地听到简单的声音
(Tanaka.Kamo,Yoshida.&Yamadori.1991)
他们主要:的缺陷在于识别声音的组合或序列的能力上,
比如音乐或者言语显然.皮层并不是全部听觉只是对听觉的高级处理过程很重要。

1.声波振动鼓膜三根小骨将这些振动转换为小卵圆窗的更有力的振动,
导致耳蜗中的液体运动:耳蜗中的液体波刺激毛细胞,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2.初级听觉皮层周围的区域负责分析声音的意义

3.神经性失聪在摇滚乐队成员中更普遍.因为他们频繁地暴露在响亮的噪声中,
这导致了耳朵中的细胞损伤。般来说,助听器对这种神经性失聪没有帮助。

4.头部比较小的动物定位声音主要通过响度差异,
因为它们的两耳距离不足以使声音对两耳产生比较大的时间差。
头部比较大的动物主要通过两耳的发生时间差定位声音,
因为它们的两耳相距很远.很适合觉察相位和发生时间的不同。

5.受伤皮肤会释放组织胺.这种化学物质能够激活痒觉的脊储通路。
在这条通路上,轴突的传递速度很缓慢。痛觉信号可以抑制痒觉信号。

6..墨西哥胡椒等辣椒中含存的辣椒辣素可以刺激对疼痛、酸和热敏感的感受器

===化学感觉

味觉味指对舌头的味蕾(tastebuds)感受器的剌激当我们谈论食物的味道时,
我们一般来说是指一味觉和嗅觉的综合感受其它感觉在大脑皮层中都是保持相瓦分离,
但味觉和嗅觉的轴突却汇聚到-个称为梨状皮层的区域内许多相同的神经元
(W.Fu・Sugai.Yoshimura.&Onoda.2004)。
种汇聚确保了味觉与嗅觉共同影响了食物的选择。

拥有此众多的苦味感受器的一个结果是,我们醇以鉴别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
另外一个结果是.由于每一种苦味感受器都数质很少,因此我们不能识别浓度很低的苦味。

感觉信息可以有专线和交叉纤维模式两种编码方式。

根据现有证据.我们拥有五种味觉感受器,别对甜味、酸味、咸味、苦味和鲜味敏感
味觉不仅仅是由不同种类细胞的相对反应进行编码.同样也由一个给定细胞的反应节律编码。

哺乳动物拥有25种苦感受器,确保它们可以探测到很多种化学上不相关的有宙物质但是,
这么多苦味感受器的-个后果是,我们而任何一种低浓度的苦味都不敏感。

一些被认为是超级品尝师的人拥有比正常人更多的菌状乳突,
也比正常人对多种味道更敏感,他们一般会避免重口味的食物。

嗅觉感受器是一种蛋白质.它的每种都对于几种相关化学物质反应,但对其他的没有响应。
脊椎动物拥有几嗅觉感受器.但是每一只能探测少数几种气味。

运动

脊髓疾病的原因
脊髓疾病的原因
运动的类型
1.脊椎动物有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2.骨骼肌有不疲劳的慢缩肌和迅速疲劳的快缩肌。
我们大多数时间依靠慢缩肌.但在短暂的剧烈活动时动用快缩肌。
3.小孩和某些成人难以将注意力从移动目标转移到不动目标。
4.虽然鱼能在冷水中快速游动,但它容易疲劳。
5.鸭能飞较远的距离而没有明显的疲劳.正如它们经常在迁徙过程中所做的那样。
鸡胸脯的白肌有强劲力量,这对于让笨重的身体跳离地面是必需的,
但它快速疲劳。鸡几乎不能远飞。
6.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拥有大量的慢缩肌纤维,进而损失了快缩肌纤维。
因此,耐力很强,而没有快的速度.

A.运动技能的学习依赖于发生在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的变化
B.小脑损伤影响那些依赖于准确计时的知觉任务。

世界帕金森联合会网站:http://www.wpda.org/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
1.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2.帕金森氏病与从黑质到尾状核和壳核的、含多巴胺的轴突退化有关。

睡眠与觉醒

脑结构
脑结构
电器只有在有人关掉它时才会停止运转.但大脑不同.它会周期性地启动或关闭自己、
睡眠并不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活动。生物机制决定了我们何时起床、何时睡觉.
即便我们可能更喜欢其他的作息时间安排。

大多数老人倾向于早睡早起。年轻人的作息呈现多样化。但一般来说.他们喜欢晚睡晚起。

如果人们希望在晚上工作、白天睡觉.改变昼夜节律
最好的方法是晚上工作时使用强照明灯,而白天在非常昏暗的屋子里睡觉。

控制置夜节律的基因在哺乳动物和昆虫中大致是一样的。
在不同的物种中.特定蛋白质的数量都是在白天增加,在晚上降低。

视上核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操纵松果体释放褪黑素来控制身体的昼夜节律。
褪黑素增加人的睡意。在一天中的某些特定时间点服用.可以起到重置昼夜节律的作用。

1.在睡眠中,大脑的活动减弱.但人仍能被刺激唤醒。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则不能被唤醒,
植物人状态或者微意识状态能够持续数月或数年.患者只能做出十分有限的反应。
脑死亡指没有任何脑活动、完全缺乏反应性的状态。

2.动物每天睡多少觉取决于它们的饮食习性,以及睡觉时面临多少危险。
有些动物能够调整自己的睡眠需求以保持运动状态。

3.除了保存能量.睡眠具有增强记忆等其他功能。

4.根据临床-解剖假说,梦部分来源于外部刺激.但主要来源于脑内的动机、记忆在唤醒。
因为不需要与视觉信息相抗衡.也不需要通过前额叶皮层的审查,
这些刺激常常制造出奇异的梦境。

内调节

1.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视。
许多看起来奇怪的动物行为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升高或降低体温的方式。

2.高体温使哺乳动物或鸟类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可快速移动并且不会疲劳。

3.从肌肉活动性的角度.体温越高越好:然而.一旦体温超过41度,蛋白质的稳定性降低,
且需要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哺乳动物37度的体温是这两个相互竞争过程的调和。

4.适度的发热可帮助动物对抗感染

5.稳定高体温的主要优势是:即使在寒冷环境中:动物亦可随时进行迅速、持久的肌肉活动。

6.机体通过打寒嫩或出汗维持升高的体温。而且感染的鱼类、
爬行类及未成熟的哺乳类通过行为方式升高其体温至发热水平。此外,
适度发热可抑制细菌生长,增加战胜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你可能认为体温调节是自动进行的.而水的调节依赖于你的行为。
但现在你会发现,这种认识并非完全正确,部分的体温控制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实现,
如出汗或打寒颤,但还有一部分可以通过行为方式实现.
如选择一个温暖或凉爽的地方。体内水质的控制不仅通过饮水行为.
还可以通过激素改变肾脏活动来实现。如果肾脏不足以调节水分和盐分.
大脑会接收信号以调整饮水和盐的摄入简言之,要保持机体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就需要同时依赖于行为调控和自主调控。

1.不同种属的哺乳动物进化出不同的维持体内水分的方法.
从频繁饮水(河狸)到尽可能保存体液(沙土鼠)。
人类则根据液体的可获得性改变其策略。

2.血容量的减少引起容址性渴容量性渴的动物摄入更多含溶质的水而非纯水。

3.机体钠盐的丢失引发钠特异性需求。

4.渗透性渴的人更愿意饮用纯水;如果溶液中含有盐分,容虽性渴的人将饮用得更多。

===饥饿的多从控制
1.消化某种食物的能力是造成对该食物偏好性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

2.食物选择性的其他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对某些味道天生的偏好、
对熟悉的食物的偏好及习得的摄入某种食物的后果。

3.一定程度上,人和动物因为美味而进食。然而,假饲(可品尝食物的味道但不能吸收)
动物的摄食量远远超过正常动物。

4.控制饥饿感的因素包括胃和肠的扩张、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及细胞对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食欲部分取决于细胞对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映岛素促进葡萄糖入胞.包括那些储存营养物质以备用的细胞,
肽高血糖素动员存储的能源,并使其转化为葡萄糖入血,
因此,胰岛素和胰高血慵素的联合作用决定了某一时刻有多少葡萄糖是可利用的。

6.肥胖一部分受遗传控制,尽管没有单个基因能够解释多种情况的肥胖。
基因的效应取决于可以获得何种食物。当可获得极其美味的食物,
特别是那些含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人们倾向于过度进食。
基因亦影响活动水平。

7.节食很少成为长期减少体重的有效途径。节食结合运动更加有效.
尽管最多只对不到一半的人有帮助:强烈建议减少软饮料的消耗。
对于更为严电的肥胖病例.可以考虑减肥药物或手术。

8.成年期能否饮用奶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乳糖(牛奶中最主要的糖)消化能力的基因。

9.胰岛素水平很低的人,如糖尿病患者.无法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因而他们一直感觉饥饿,
很多的营养物质却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胰岛素水平持续高的人,
将大量葡萄糖以脂肪和糖原的形式储存,所以进食后的短时间内.血糖水平下降。

10.这些大鼠没能习得它们通常的一个调整策略:越多的甜食意味着越多的能量
因而停止了进食甜食后的补偿性调节。

11.轮流接受食物剥夺和高甜度液体的大鼠渐渐增加其饮用量:
而且在甜味液体剥夺后大破出现摇头和牙齿打颤的反应,类似于吗啡戒断的症状。

繁殖行为

母鼠在生产后会舔舐幼鼠周身.这种刺激对于幼鼠存活是必须的。
为什么她会这样做呢?想必,她并不知道舔幼鼠对它们有利她之所以舔幼成・
是因为它们周身覆盖者的咸味液体对她来说非常美味。
如果她能够获得其他的成味液体.她就会停止舔幼鼠(Gubemick&Alberts1983)
相似的.性行为的功能是将我们的基因传递下去.但是我们进行性行为.只是因为这种感觉很好。
我们倾向于很享受性行为。对于饥饿、口渴和其他动机.
这个原理也适用:我们倾向于很享受那些增加我们祖先生存和繁衍机会的行为。

男性和女性的行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性激素激活不同基因,
同样.X和Y染色体匕的一些基因直接对脑的发育产生作用。

缺乏性激素.幼年哺乳动物将会发育出雌性外观的外生殖器。
添加睾酮可以将发育转变为男性类型。
多余且在正常限度内的雌二醇不能够决定个体看起来是男性还是女性。
然而,雌二醇和其他雌激素却能改变脑及内生殖器官的发育。

女性的月经周期由正负反馈引起的某些激素水平的增加和降低引起。
在很多物种中.雌性只有在具有生育力时才能有性接纳。
而人类女性尽管通常可以在周期的任何时间都对性唤起做出反应.
但她们在雌激素水平升高的时候产生更高的性兴趣。

低翌酮水平的男性相较睾酮水平高的男性更加容易结婚。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中期的时候会达到最高.而在月经刚刚结束的时候最低。

垂体催产素的释放导致焦虑下降。

早期抗育行为依赖于孕激素和催产素的突然分泌高峰
几天后,她与幼鼠在•起的经历降低了犁牌器官拒绝幼仔的反应。
与幼鼠在一起的经历在激素水平下降后仍然保持母亲的抚育行为。

女人也很有可能因为气味拒绝男人,而男人的这种可能性则很小(Herz&Inzlcht.2002):
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更多男人比女人拥有难闻的气味但另一个原因非常有趣,
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majorhistocompatibitycomplex)
理论所述,身体的气味与控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基因相关:研究发现,
女人更少对与自己的免疫基因和身体气味相似的男人产生性兴趣
(Garver-Apgar,Gangestad.Thornhill,Miller.&Olp,2006)
避免找一个气味相似的男人可能是避免近亲的机制

男人倾向于找一个更年轻的异性伙伴。进化的解释是,
年轻女人比年老女人具有更长的生殖期.男人找一个年轻女人的话就会有更多的孩子:
奇怪的是.雄性黑猩狠对年轻雌性黑猩猩没有兴趣,
可能是因为黑猩猩不需要长期承担对一个配偶的责任:
事实上.更多的雄性黑猩猩找一个年长的(但是仍能够生存)雌性黑猩猩.
这些年长的雌性黑理理拥有比年轻的雌性黑猩猩更高的社会地位
(Muller,Thompson.&Wrangham,2006)

男人到年老时还具有生殖能力,所以女人没有必要坚持找一个年轻的男人。
如果可能,女人也希望找一个年轻的伴儿。但是在许多社会中.只有年老的男人才拥
有更多结婚的财富资源。

双性人

1.雌雄同体,但是雌性为假体无功能,只有雄性为真体,
实际只具有雄性功能;天生假性阴阳人;

2.雌雄同体,但是雌性为真体具有生育功能,雄性为假体,
不具有雄性功能;天生假性阴阳人;

3.雌雄同体,具有双重性功能和生育功能。天生真正的阴阳人;


1.人们的许多交配习惯增加了基因传递的概率,如果我们看到非人类中有相同的行为,
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遗传的和进化的基础。但是,对人类.
我们不能假定是遗传还是因为人们可以学习这些行为和偏好。

2.一个出生前在睾酮激素过多的环境下发展的女性将会比其他女孩更喜欢男孩类型的玩具。

3.男同性恋胳膊和腿的讨骼可能较小,相同的左右侧大脑半球,
左侧杏仁核比右侧杏仁核具有更广泛的联系,

4.哥哥增加弟弟男同性恋可能性.是通过改变母亲产前环境的免疫水平来实现的。
效应的发生并不一定必须在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

情绪行为

我恐惧是因为我逃跑.我生气是因为我攻击。

负责情绪体验和反应的脑区受损同样会影响决策的选择。
一种解释是人们很难快速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后果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观察食的大多数斗争都是雄性。
为争夺雌性或者雌性为了保护后代而进行的斗争雄性的攻击行为主要取决于睾丸俐.
这种激素在成年雄性的繁殖季节含量最高。


是不是拥有较高睾丸刮含量的男性会比低累丸酮含量的男性更容易实施暴力行为?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对足够多的男性进彳f分析的话。尽管这种效应比我们预期的要小,
但是依然存在(Archer,Birring,&Wu,1998;
Archer,Graham-Kevan,&Davies,2005)
与非暴力犯罪入狱的男性相比,高水平睾丸酮更多地存在于因强奸或谋杀犯罪而入狱的男性
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很谁解释这些发现.
因为环境压力可能会影响激素的水平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结果表明,女性被试接受睾丸酮注射后.大多数的人在识别愤怒面孔表情时发生了困难
(vanHonk&Schutter,2007)0同时,其他的研究表明,
睾丸酮可导致杏仁核对愤怒血乱图片更为强烈的反应(Hermans.Ramsey,&vanHonk,2008)
事实上.睾丸酮对于不同的脑区有着不同的影响.可增强那些与情绪相关的脑区的活动,
而减弱那些负责识别情绪的脑区的活动。
据此,可以推测注射攀丸酮导致情绪唤起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

1.任何一个唤起的情绪经历.如打架.或者是直接刺激仁核的皮质内侧区域可以都暂时地
增强人们的攻击倾向。

2.攻击行为与基因和环境的影响相关。有一些研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
认为当人们在童年时代有过被虐待的经历时,某种基因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增加。

3.睾丸酮水平的高低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然而,睾丸酮有着比较复杂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人们对一个愤怒面孔的情绪反应,但是却会降低人们有意识地识别愤怒表情的能力。

4.杏仁核受损的人很难把注意力关注在面孔图片中非常重要的情绪内容上。

5.杏仁核受损的病人很难识别恐惧表情.因为他们常常只关注面孔的嘴巴和鼻子而不是眼睛.

6.他们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子和嘴巴上。但是恐惧情绪的表达主要依赖于眼睛。

羟色胺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

身体对抗疾病的-部分大多数人认为发热和嗜睡是疾病所导致的,
但是实际上.发热和嗜睡是我们进化而来的抵抗疾病的策略。

老鼠遭受到不可避免的电击时会表现出与生病类似的症状.包括发烧、嗜睡、食欲减弱。
人遇到很大压力时的表现与此相同.比如有人对不得不做的公共演讲产生恐惧感
(Maier&Watkins.1998)。许多抑郁症状.如度失兴趣和食欲,
与生病时的反应相同,可能与抑郁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增多有关
(Dantzer.O'Connor.Freund.Johnson,&Kelley,2008jo)
简言之,假如你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开始感觉生病.
一个可能性是你的症状仅仅是对应激本身的反应。

因为应激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它能导致发烧、嗜睡、和其他与生病相同的症状。

成功应对应激的方式。如社会支持,正如人们自我报告的那样,
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可测量的有效作用

经过一个严重的痛苫事件后,一些人,并不是所有的人.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证据表明,海马比正常海马小和皮质醇含量比正常水平低的人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白血球,它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释放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
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学习与记忆生物学

记忆
记忆
1.伊凡-巴甫洛夫认为学习与两个脑区之间的关联性增加有关。
Lashley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学习与两个脑区之间新形成的关联无关。

2.心理学家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
较小且保持时间较短,除非它被及时复述。

3.工作记忆,作为对短时记忆的一种现代说法,主要负责当前信息的存储。

4.海马受损的病人虽然内隐记忆、短时记忆和程序记忆未受影响.
但是在形成新的陈述性长时记忆方面存在困难。

5.海马并非对所有的学习和记忆都很重要,只是对部分学习和记忆很关键,
例如陈述性记忆、空间记忆及有关环境背景和细节内容的记忆。

6.海马在某些记忆的巩固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情绪唤醒听提高记忆巩固程度,
情绪唤醒事件可引起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增加.
增加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刺激杏仁核.杏仁核引起海马和大脑皮层活动水平升高。

7.科萨科夫综合征或其他前额叶损伤病人都存在记忆障碍.包括有关记忆的推理缺陷。
他们经常通过虚构事件来填补记忆空白,虚构的事件就好像曾经发生过似的。

8.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功能障碍,主要见于老年人.
特征表现是记忆和注意功能受损。病因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

9.其他脑区在情景泥忆的描述、语义记忆和各种行为反应的奖惩记忆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信息存储

同样,我能肯定,我也不想让我的大脑保存所有的经历,即使它的储存容量不受限制。
最佳的记忆功能并不只是记录的信息越多越好°它会如实地记录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并抛奔一些多余的内容。假如我们能以某种方式改进记忆能力的活,
我们依然想保留对记忆的选择功能。

钾离子通道阻塞后,动作电位产生延退,神经递质释放延长.因而反应增强。

认知功能

情绪认知,我认为a在笑,左视野看到的内容会首先激活右半球
情绪认知,我认为a在笑,左视野看到的内容会首先激活右半球
语言的好处
语言的好处
失语症
失语症
大脑左半球皮层主要与身体右侧的皮肤感受器和肌肉相联系。
右半球则主要与左侧皮肤感受器和肌肉相联系。
一个例外是.双侧半球都会控制躯肌肉和面部肌肉,左半球只能看到视野的右半侧,
而右半球只能看到视野的左半侧。每个半球都可以从两边的耳朵获得听觉信息,
但从对侧耳获得的信息稍强。味觉和嗅觉是不交叉的每个半球从同侧的舌部获得味觉信息
(Aglioti,Tassinari,Corballis,&Berlucchi,2000;
Pritchard.Macaluso.&Eslinger,1999),从同侧的鼻孔获得嗅觉信息
(Herz,McCall,&Cahill,1999;Homewood&Stevenson.2001)

胼胝体是一组神经纤维.用来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

对大多数人而言.左半球控制言语功能.每侧半球主要控制对侧的手.
感受对侧视野.感知对侧身体。

对于语调中的情绪表达.以及解释他人言语或者面部的情绪表达,右脑具有半球优势。
在视觉信息的处理中.左半球对细节的加工更有优势,与之相对.右半球更关注整体模式。

婴儿期,左右半球在解剖上就出现了差异。由于胼胝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幼儿在比较来自左右手的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左利手者的大脑并不仅仅是右利手者大脑的镜像。对于言语功能,
大部分的左利手者具有左脑优势,或者两半球共同支配语言;
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右脑优势。

如果语言不是整体智力的副产品.或许它的演化是胸功能专门化机制的产物NoamChomsky
(1980)和StevenPinker(1994)提出人类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
是获得语言的内在机制主要的证据支持是大部分儿童发展语言能力都比较轻松
举个例子,儿童学习手语很快.如果没人教他们手语.他们会创造出一种属F自己的手语.
然后互相传授(Goldin-Meadow,McNeill.&Singleton,1996:
Goldin-Meadow&Mylander.1998)

1.黑猩猩能够学会逋过手势或者非声音的符号进行交流.
尽管他们的学习成果与人类的语言并非十分相像。
倭黑猩猩比一般的黑猩猩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进步,
这是由物种差异、早期的训练以及不同的训练方法导致的。

2.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最好的证据是对失聪儿童的研究:
他们在年幼时学习手语与他们在后期才开始学习相比,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特定的年龄会出现语言能力的突然减损。

3.音乐与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
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采用的节奏模式常常与自己所用语言的节奏相似。

4.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在事件发生的那一刻就马上意识到。
有时候,后面发生的事件会修正我们对之前刺激的有意识知觉。

5.知觉忽视的患者也存在工作记忆方面的问题;另外.
他们将注意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一刺激也有困难.甚至当刺激并没有从左向右变化时,
这种困难也存在。

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如果一些很槽糕或很好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你感到非常沮丧或者非常高兴都是正常的对于严重抑郁症
患者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情绪的变化与事情的发生是无关的。
受伤的经历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的发作,但是一旦抑郁症发作.
这种情绪会持续数月.甚至最好的消息都不会给他们带来一点喜悦。
处于躁狂状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力充沛并且自信没有人可以说服他们
研究这些情况会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情绪所对应的大脑状态。

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严重抑郁症患者感到高兴。抑郁症会不断发作。

抑郁症与大脑左半球皮层的活动减弱有关.

双相精神障耐患者在抑郁和跺狂之间变换。双相情感障碍有遗传基础:
有效的疗法包括锂盐和某些抗惊厥物。保持睡眠模式一致也是推荐的治疗方法。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以抑郁症在一年当中的某个季节反复发作为特征的。
通过亮光照射来进行治疗通常是有效的。

携带短型基因的人在遭遇压力事件时比其他人更容易抑郁,
但是如果没有压力事件,发作抑郁的比率不会增加。

右侧半球优势在抑郁症人群中更常见,
因此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一个人的右半球利用率增加会导致抑郁,但这至少是可能的风险之一。

===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的阳件症状(存其他人身边不会出现的行为)
包括幻觉、妄想、不恰当的情绪表现、古怪的行为和思维障碍等。

2.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应该出现的行为缺失)包括社交行为、悄绪表达和说话的减少。

3.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还未能找到与精神分裂症直接相关的基因。
一种较有发展前景的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产生是源于大脑发育过程中
起程要作用的儿百个基因中任何一个的突变。

5.大剂量的安非他命、可卡因和迷幻剂会引起阳性症状.
例如幻觉和妄想;苯环己哌嚏会同时引起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